从事档案工作20多年,档案意识早已深入骨髓,渗透进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从儿子诞生到如今,历经20个春秋的精心累积,保存了从出生打卡介苗到高三打乙肝疫苗的各种防疫本、病历记录,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作业本、奖状、证书、日记、作品,从初中离家到现在与儿子交流的数十封家信,从百日照到20岁间的百余张照片,还有小童毯、红领巾、团徽等有纪念性的物品,使儿子的家庭档案成为我们整个家庭档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年间,儿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为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远赴千里之外求学,作为母亲我深感欣慰,但对儿子的牵挂常常让我不能释怀。于是闲暇之余,翻阅家庭档案成为我对儿子思念的一种慰藉。家庭档案的日记中记载了我们母子间的深厚感情,每当我细细品读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往昔的记忆如涓涓细流般潺潺流淌。
儿子6岁时,一天晚上因偶感风寒有些发烧,我给他拔了罐、吃过药、盖好被子后,儿子的小手依然紧拉着我不放,非让我等他睡着以后再走,我轻轻地拍着,静静地守着,迷朦中,儿子见我一直留在他身旁,就说:“妈妈,谢谢你,等你老了,我背你。”儿子一席话真得让我好感动,难得他小小年纪就懂得感恩。
儿子上初中时希望离爷爷、奶奶家近些,自做主张到大直要中学读书,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儿子的远离,让我心里空落落的,有种失业的感觉。一个初春的早晨,儿子要返校了,我送他到十字路口等车,很快就来了一辆过路的公交车,望着徐徐远去的汽车,我突然飞快地向前追去,为的是准确核实那辆车是否真的经过大直要,并迅速记下了那辆车的车牌号。事后想想自己是否太神经质了,但我深知问题的根源在于,儿子是我今生的最爱,他的安危比我的生命还重要。
儿子到外地读高一,开学军训正好是中秋节期间,中秋节当天,我到内衣店给父母买礼物,正在挑选时,我的小灵通响起了欢快的圆舞曲,儿子在电话中祝我中秋节快乐,他说:“妈,我们刚学了一首歌,我唱给你听:‘妈妈,你不要牵挂,儿子已经长大;妈妈,你不要思念,儿子已经长大……’开始我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随着儿子曲调悠扬,感情真挚的歌唱,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调转身子不愿让其他顾客看到我的表情,但儿子还在唱:“妈妈,你不要牵挂,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妈妈,你不要牵挂,祝妈妈幸福安康……。”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哽咽了,我的泪水也按捺不住夺眶而出,啪嗒、啪嗒掉在给母亲买得秋衣上。我知道儿子是借用这首歌,向我表达他的心里话。理智告诉我:大庭广众之下,不能太过失态,儿子面前我是母亲,更要坚强。因此,当儿子终于唱完时,我赶紧说“儿子,你唱得真好,谢谢你”,就匆匆地挂了电话。
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太过潦草,是否辜负儿子的真情和孝心,但我想母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儿子能够理解我,在这个美好的节日,何必搞得那么悲悲切切呢?
当年10月,家里装修,工程还没完,天空就飘起了雪花,伴随着西北风,气温骤降。考虑学校没暖气,儿子被子单薄,我顾不上家里的“阵地”,抱着被子直奔长途汽车站。因不熟悉儿子所在地的情况,加之学校在郊外,出站就上了一辆四面透风的出租三轮车,咣咣当当地赶往学校。谁知,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不允许随便探望,几经周折,才在风雪中见到儿子。临别前,儿子眼神中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神情,我避开他的目光,调头离去,一直不敢向后看,直至走出校门,躲到隐蔽处才敢向里张望,发现儿子还站在原地向这边搜寻,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任泪水尽情地滑落。
每次儿子回家返校总是我送他到汽车站。有一次,儿子下午坐车走了,我却总是心神不宁,怕儿子在车上遇见小偷,怕儿子中途转车遇见坏人,怕儿子到不了学校,而学校又认为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