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的布局谋篇
2008年,关于这本书我曾写过一个提纲,《一场悲欢离合的大戏——1958至1962年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供你们参考,粗了点,今天,我就这本书的大体布局和你们再具体谈谈我的想法。暂时就以《对<1958-1962年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的一些考虑》作序吧,接下来就写第一章,1949年河北省地、市、县设置情况。1949年是开国之年,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有多少个专区,多少市,以县为单位又是个什么状况,这下面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本章概述。主要是将这一年区划变动的情况交待清楚,包括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区划变动的文件、华北人民政府批准的文件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文件,范围有多大,涉及的面有多大,都涉及哪些方面,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叙述出来,包括文件全称,还有档号,要求准确无误;第二节:1949年10月1日河北省10个专区区划图及基本情况。一个专区一页,把该专区的地图列上,在图下面将这个专区的情况简要说明一下,清楚明了;第三节:1949年10月1日河北省4个市区划及基本情况。也是一个市一页,先是市区图,图下面是市的基本情况,比如总面积,总人口,说明宜简,前四章都这么处理;第二章,1952年河北省地、市、县设置情况。1952年,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什么变化了呢?这一章要交待一下,党的执政理念在转换,并且在积极探索,建立什么样的体制。这一年,河北有一些县,划归了北京,中央又撤了察哈尔省,将一些县并入了河北版图,也写三节,将它的区划变化情况写出来;第三章,1955年河北省地、市、县设置情况。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将热河省撤销,热河的一些市、县并入河北,同时,也有一些县划归了北京、天津;第四章,1958年河北省地、市、县设置情况。这是撤县的基础,当时共有多少县、专区,经历了大混乱、大裂变的重大变革,要写清楚。同年,河北省的省会由保定迁入天津,河北区划工作运行的大格局发生了大变化,撤并县运动由此掀开了序幕。前四章,是基础,是铺垫,是为后两章做准备的。只要把前四章全部理顺了,就会使人很清楚地看到从1952年开始,河北省的区划格局一次比一次动荡,原因大体是:①河北包围着京津,京津影响着河北;②河北在一大二公、“左”的方面比他省更成熟,总想通过生产关系的变动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从生产力发展自身下功夫。第五章,就是并县之后的基本状况了。就是说,几个县合成一个县,它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时候,应是河北省历史上县最少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有的是两个县合并到一起,有的则是三个、四个合到一起,有的县几易婆家,从那个县析出来又并入另外一个县,隶属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要把这些变化一一诠释清楚,要加魂,加肉;第六章,史鉴部分,这是本书的重点。余波不断,是经验是教训,现在可以说清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要用凝重的历史感,为这件事情划上句号。
关于县的撤并与恢复
第五章是全书的核心内容,读者通过这一章,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年是如何撤县、并县的,以及并成的大县,其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我写了一个提纲,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开头可以这样写:1958年2月11日,经过河北省千方百计的争取,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5日,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长林铁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的名义,提出的《河北省省会迁到天津市的议案(草案)》,并于4月18日通过了该案的决议。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4月28日批准,河北省的省会,终于如愿以偿地由保定市迁至天津市。随之,引起了河北省专区与各县设置格局的一系列剧烈震动。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全省由1市(天津市)7个专区合并为1市6专区,撤销了天津专区,由原来的142个县10个市,合并为58个县7个市。本章重点介绍的是,在“大跃进”、“一大二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热浪中,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的河北省全省的县(包括部分市、区)的撤销与恢复。下面一个专区一个专区的写,先写天津专区,专区下面写县的情况,以吴桥县为例:1、三县合并前吴桥、景县、故城的基本县情,重点写1958年全县人口、面积、粮食产量等情况,三县要分别介绍,每县在200字左右;2、三县合并的批件及具体时间,并县的时间各个小县的大事记上所记不一,这主要是当时编写大事记时没有资料、档案所导致的,为了让我们这本书体现出资料性强的价值,要以中央的、华北局的、河北省委的、天津专区的文件为准,以这些上级机关批准的为准,有的县关于撤并的和涉及合并时间的文件有多件,那就全部写上。不要怕乱,包括文件全称、文号、时间等,给读者展示真实的历史面貌;3、三县恢复的批件及具体时间,文件的批复,要求翔实、准确,利用档案进行清晰的表述,不要论述;4、介绍三县合并后吴桥县的基本县情,这个主要是写吴桥大县的县情。包括总面积、总人口、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的情况等等,大约要用500-600字来说清楚;5、三县合并后中共吴桥县委常委名单,包括第一书记,后面要注上他原来是哪个县的,后面还有书记、副书记、县委常委等,然后是三县合并后吴桥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副县长名单,也以上面的形式,县长、副县长是谁,原来所属哪个县,要以合并最初的文件为准;6、三县合并后所做的主要事情,这部分至少要有2000~3000字,包括以下几部分:召开两会,换届选举,县委、政府换届改选,于哪年哪月哪日召开了什么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几届委员会,选举出的委员会名单可以列上;大炼钢铁,“元帅升帐”(在山区是开矿),在平原地区大炼钢铁,就是回收废铁,回炉重炼,然后上交;大办农业,修建水利,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其标志就是一挖渠,挖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是修水库,二密植,三深翻土地;粮食锐减,“一平二调”,要把握当时的省情、县情,天灾人祸,三年特大自然灾害,人们生活极其困难,老百姓背井离乡,下关东的人数大增;班子不睦,县名之争,领导之间不团结、不和谐,不能心平气和的议事。这样,就把合并后的大县的情况交代清楚了,按照这种形式,接着写交河县、盐山县……就可以了。
写完以后,要逐章逐节核实、理顺、润色,力争语言如珠落玉盘,清脆凝练,把纷繁的历史事件清晰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的思绪与历史的洪钟产生共鸣——悲欢散尽离合往,曲终青幕徐垂,云卷云舒朝复始,叹古来唯道恒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