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68 — 01
1 引言
文学创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分属于不同范畴,同时又有不少地方是相通的。新闻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形象具体、准确简洁的写作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也是“倒金字塔结构”。但由于文学创作与报纸新闻母体相同,新闻写作还是具备了文学写作的不少特点。本文在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于联系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
2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概述
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审美,指的是报纸新闻作品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引入了一些文学范畴的形式和语言,使作品在理性和客观之余增添了情感的成分。报纸属于平面纸质新闻媒体,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在保证事实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力图向受众传递一些情感因素,使编读双方实现情感互动,从而让新闻在大众心里留下印象和记忆,最终获取精神上的感动与满足。因此,在新闻报道之中融入文学审美精神,是报纸媒体的必然选择。
3 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的依据
新闻和文学是两种写作文体,彼此相对独立。但同时,运用文学写作手法来写作新闻也是可行的。
3.1从文体学角度出发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属于同一母体,同时各守自身文体的纯粹性。随着文体的发展,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分工越来越明确。但两者间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新闻特写、报告文学、杂文均属于文学与新闻杂交的文体,而当前的不少报纸在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中也逐渐纳入了文学写作手法,这说明新闻与文学是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新闻文体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性,而作为文体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不同文体的相互借鉴是十分自然的现象,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突破自我局限的作用。新闻问题力图实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的目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借鉴文学写作的情感化、审美化的特性,就能实现相互借用、扬长避短,使受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接受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可以说,新闻与文学的组合是人类思维与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3.2从真实性角度出发
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的社会功能不同,因此写作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新闻的首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文学的目的则是使读者产生感情共鸣,获得美学享受。因此,新闻写作的关键在于注重社会现实。如果在新闻中完全用文学的想象代替实际情况,就会造成新闻的失真。在此应该强调的是,文学作品在运用艺术手法的同时,也可以做到真实,现实主义文学不但注重整体的事实,而且也关注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因此,把新闻放到整体环境中去考察,明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新闻,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引入文学手法,不会威胁到新闻真实客观的属性。
4报纸新闻报道中文学审美精神的重建
目前,各类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报纸新闻媒体受到网络媒体和广电媒体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力量的参与下,各类新闻也逐步开始凸显其服务功能与娱乐化功能,大部分媒体都开始关注如何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由此引发了新闻写作对文学的借鉴。不少新闻从业者已经认识到在新闻中引入多维的、立体的写作视角,才能成就一篇好新闻。
以《南方周末》的新闻文学化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笔者以其中一篇篇幅中等的新闻报道《寻萤记》(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叶伟民)为案例。这篇报道多处运用场景描写与各种修辞手法,还有不少的对话描写以及细节描写。
(1)场景描写:《寻萤记》有多处场景描写,在文中,场景之间的转换很少依据单纯的历史性叙述,各场景的画面不仅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生动真实地反映报道对象。举例来讲:“付新华逐光而去,趟过一片灌木和泥泞,视野随着一条小路开阔起来。两行荧光在跟前延伸,仿佛从天而降。他停住脚步,将捕虫网举向天空,这个背影让人想起达尔文或堂吉诃德。”“在一条已被巨石和泥石流覆没的河床上,31岁的生物学博士付新华艰难跋涉,抵抗着不断郁积的挫败感。
黑暗似乎没有尽头,在这片原本植被丰富的山谷林区,付新华所期待的那个流光溢彩的景象——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一直没有出现。”等等。这篇报道讲述的是生物学博士付新华艰难跋涉,寻找萤火虫踪迹,探寻工业化的污染对生物群落造成影响和破坏的事情。上面这一场景就发生在主人公抵达目的地的时候。第一个场景描述了付新华终于到达目标地点的情况,紧接着场景移到目标地点令人失望的现状。这样的场景描写给文章增加了张力,给读者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欲罢不能。
(2)对话描写:对话描写可以让受众感受现场的气氛和人物的想法,身临其境,《寻萤记》借助了小说写作的对话描写手法。《寻萤记》很巧妙地借助了这样的手法来打动读者,使读者了解当时的新闻人物。例如:大场信义决定挽救这个邻国青年。抵达中国后,他像父亲一样拥抱付新华,说:“别绝望,孩子。”短短的电影台词式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二者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还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最后村长说这里的人们更喜欢有一座工厂。“大自然会给出正确的判断的。”付新华一度语塞。一句只寥寥数字的话,让读者思考主人公当时的情绪,表达出了强烈的情感。
(3)细节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绘事件发展、人物性格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是写实描述的核心所在,更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必要。细节在新闻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细节是新闻作品中最生动、最微小,同时也最传神、最具感染力的真实。新闻只有记录方方面面的细节,才能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和新闻价值,真实准确地再现人物,感染受众。《寻萤记》多处对细节不遗余力地进行描写,例如:“镜头下,一只雌性多光点萤火虫缓慢地爬出了土缝,遍布身体的33个发光器仍让她傲立于种群。一只雄虫循光而至,开始交尾。这段爱情注定如烟花般短暂,仪式结束后,她的“丈夫”将继续竞争其他雌虫,直至力竭而亡。剩下的妻子,也将在产卵后数天于发光中死去。”这一细节描写让读者动容。萤火虫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昆虫,而这一细节却说明了这种看似渺小的生命的磅礴的生命力。这样的细节描写手法上也要高超的多,远比直接交代要更能打动读者。
(4)修辞手法
修辞指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的加工,修辞能够使语言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新闻报道公信力为生存基础,在恪守新闻的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借助修辞手段来强化客观性和真实感。新闻借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新闻稿有了更多的可读性,渲染事件发生的气氛。《寻萤记》为了达到打动读者和再现真实,就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如“通体透亮的她在放大图像下威武如一条玉蛟龙,她燃烧能量,恫吓天敌,召唤异性。”在此使用比喻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成熟的萤火虫在夜晚的生命之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全文行至萤火虫面临灭顶之灾的事实时,更会引发受众对环境的忧虑。
由此可知,报纸媒体凭借文学性的新闻写作手法能个赢得受众的喜爱,这同时也是文学化新闻作品存在的客观基础。在新闻改革中,文学性新闻是值得借鉴的写作方式。
5结束语
我国的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报纸新闻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风格化的写作,本文分析了借鉴于文学的新闻写作手法,将新闻题材和文学手段结合起来,通过文学手段来构建文学化的新闻,使作品更具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