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66 — 01
一、 对社会“媒治”的认识
1.“媒治”的理解
“媒治”一词是近一年来才流行的新词语。它在各类正式出版的字典中均未曾出现过,它的原创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任何词条的产生,大多带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期产生不同的词句。有的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走向消亡,有生命力的词条就会保留延续下来。“媒治”一词,一经诞生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媒体网络热议的话题。百姓热切期盼“媒治”,专家学者撰文立说“媒治”,虽然有少数不同的声音,但大多数是持肯定的态度。
“媒治”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作用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相对于人治、法治、德治和礼治等词条而言,“媒治”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条概念。概念是事物的本身,它是原本客观存在的东西,而词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媒治”原本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简明扼要的词条表述出来罢了。其实,我们以前常提的媒体监督就带有“媒治”的含义。
2.“媒治”的作用
媒体有着强大的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华社发表了三篇文章,就击退了二十万国民党军,一时传为佳话。“三人成虎”是历史上的典故,“吐沫多了也能淹死人”是老百姓的俗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军事谋略,无论是百姓生活还是社会治理,媒体宣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媒体在解决社会矛盾,整顿社会秩序,治理社会弊端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人管理没人治理的事情,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就会有人来出面,有些问题就可能立竿见影地得到解决。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院校,发生了一起学术造假事件,七名老教授联名举报造假者,一年多的时间迟迟未处理,后来经过媒体曝光,才有人过问。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如毒馒头毒奶粉事件、天价酒天价烟事件。这些是社会“媒治”的典型案例。
有人管理有人治理,但是根本不合理的事情,通过媒体的揭示,可以对存在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对不完善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对不合理的规定进行取缔。如天价过路费罚款一案,法院对此案是按照严格的制度程序和准确无误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判罪定案的。这是一起合法不合理的案件。制度不合理,收费不合理,虽然法院判决合理,但是不合人情道理。这样一来,不得不由媒体来治理。
孙大午“非法”集资案是典型的合理不合法案件。孙大午是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9年,组建大午集团,大午集团未经批准,以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在周边村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累计达1.8亿元。然而,孙大午安置了2000名农民就业,农民得到总收入达3亿多元。还无偿捐款建设一所可容纳4000名学生的学校,开办免费医院,最终被抓捕入狱成为罪犯。媒体对此案进行了近十年的跟踪报道。?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对银行业的垄断正逐步放松,禁止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的规定也废除了,像大午集团这样的非法集资也变成了发行债券,也可成立民间金融借贷机构。值此变革时代,在媒体的帮助下,孙大午案得到公正的处理,实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报刊编辑的作用
1.传统的报刊编辑
传统的报刊,主要是传递社会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娱乐和文学欣赏也是其固有的内容。然而,在现代媒介传输方式的冲击下,传递最新社会信息不如互联网快,文化娱乐不如电视生动,党和政府的喉舌和阵地的作用也在弱化。然而,在社会媒治过程中,报刊却具有其它传输媒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经过Wj4JvTu83fsNBbZ1MVCZmw+GcTJaGSqF/TrA0Af0Mu8=现代电视剧的翻拍,达不到原著的意境,展现不出原著的思想内涵,使人们看到的效果索然无味。这是文字表达思想的固有魅力,是现代快捷传输媒介不可替代的。“媒治”需要深入挖掘事件发生的根源,需要立体剖析产生事件的原因,需要人们进行冷静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报刊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进一步地显现出来。
传统的报刊编辑工作,虽然也曾进行过社会的媒治,但是属于不自觉的行为,并没有形成社会媒治的理念。从传统的报刊编辑流程就可看出这一点。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排来组织实施,最后把好的内容,运用好的形式,组成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
2.社会“媒治”的报刊编辑。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我们的报刊编辑虽然不是哲学家,但是报纸的宣传报道的是日常生活的哲理。报纸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类稿件的集合,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空间上的集合和时间上的发展,可以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随意的,一种是定向的。取前一种形态,报纸在空间上只是各类稿件的简单堆积,在时间上只是各期报纸的凑合;而取后一种形态,使报纸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显然,要创造一份高质量的报纸,不可能采取前一种形态,而只能采取后一种形态。组织定向的稿件进行编辑发行,所从事的是事业,对社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思索,这是进行社会的媒治。
媒治不是简单地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报怨。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到处乱贴乱挂;城市垃圾清运不彻底,老百姓乱倒垃圾;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行人闯红灯,汽车乱停等。对于城市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简单地批评报道,针砭时弊,这种报道方式称不上进行社会的媒治,只能是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扩充报刊的受众面,媒体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媒治也不是事后诸葛亮。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这是媒体人的重要职责,但不是社会的媒治。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连续报道,事件的发生已经造成许多名儿童生病,甚至死亡,生产奶粉的厂家也已经破产倒闭。煤矿事故频发,新闻连续跟进报道。这一类的新闻报道,事件发生的本身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有的新闻均已成为了爆料。
社会需要胜过十所大学。通过媒体来治理国家,这是社会的现实需求,它的作用也正在日益显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充分展现其内容。现代媒体人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媒媒介的多元化,互联网、电视、手机报等新的传播媒介,占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传统的传播媒介,广播电台、报纸和杂志面临着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报纸如何通过自身的特点,充分吸引传统受众的眼球,在社会“媒治”过程中,确立应有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确立地位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