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1-01-01 00:00:00董旭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53 — 01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党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机构,党校图书馆一直担负着收集、整理、存贮、传递书刊资料并直接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任务。对于教师,它是教学资料的收集室、查询室;对于学员,它是巩固、加深知识,扩展、开发课外兴趣的加油站,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党校并不重视图书馆建设,在财力、物力、人力上支持有限,致使党校图书馆发展缓慢,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渠道多元多样,更对已经发展相对滞后的党校图书馆提出严峻挑战。面对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何推进党校图书馆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党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藏书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吸引力。由于多数党校没有设置图书采购经费,藏书多是靠社会捐赠或是上级下发,致使党校图书馆藏书量严重不足。加之,自选自购藏书基本为零,致使老旧藏书偏多,适合学员阅读的新近出版的文学、科普类藏书较少;用于应试教育的试题、题解、题库、教参偏多,适于教学急需的新学科知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优秀教案以及继续教育用书偏少,藏书结构不合理。
  2.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图书馆功能发挥有限。大多数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从教师转岗过来的兼职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不懂图书分类,不会编目,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根本不具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仅限于借还书,根本无暇开展阅读指导、导读服务、检索课教学等,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
  3.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党校图书馆已步入了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模式双重发展的轨道。但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党校图书馆仍然是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主,以借阅服务为主。有些党校图书馆虽然有了微机,但并没有进行网络管理,没有电子阅览室,也没有联机检索,无法联上因特网。因此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作用,学员也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和阅读,大多数党校图书馆在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上相当落后。
  二、加强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1.增大藏书量,改善藏书结构。各党校应建立自选自购为主,社会捐赠以及上级下发为辅的藏书机制,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图书采购,以丰富党校图书馆馆藏。同时,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广大师生对采购藏书的意见与建议,合理搭配藏书种类,努力构建藏书品种科学、复本适宜、利用率高并能提高学员素质、开发学员智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为科学的藏书体系。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各党校应按照规定要求,配齐图书管理人员,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他们。重视和鼓励图书管理人员通过脱产、函授等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在评优、评模、评职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经常开展对图书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通过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考评措施,将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进修、职称评定挂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3.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改造升级。坚持传统模式为辅,信息化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丰富藏书,改善藏书结构的同时,加快加大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党校图书馆中的应用,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开放的流通和读者服务形式,最终实现党校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同时,党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密切协作,实现联机服务,以实现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中心之间互相连网,最终达到信息存储量大、处理和传输速度快的要求,进而达到资源共享,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综合信息中心、综合信息服务网。
  4.改进服务模式,提高利用功效。党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应变被动为主动,变简单的借还书为信息素质教育。图书管理人员应主动向学员讲解图书的分类方式以及图书信息的搜集整理方式,指导和督促学员做好课外阅读笔记和资料卡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员推荐优秀图书,组织学员开展书评、图书介绍等活动,引导学员都以爱读书、会读书为荣,从而在全校范围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实现书香校园的终极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