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38 — 01
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没有人,企业的发展就停止了。而在企业的员工中,企业的管理者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他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第一资源之识。把人才当做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为基础,以人才资源作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理当成为一国一企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的第一要务。能否科学合理培养、使用高素质人才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在好的基础上发展,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赢得市场,谁就会把握发展机遇。而且把市场开发的前提放在人力资源开发基础上,你就会有无尽的市场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必然要求。“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世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和认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树立人才第一资源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新局面,是当务之急。
2.要有求贤若渴之心。众所周知,古时伯乐之所以能在众多的马中挑选出千里马,是因为他有一双“慧眼”。不具慧眼,就不能发现有用之才,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才难得”,这是历代伟人的话。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步入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前所未有,因为他们主宰企业的兴衰。但独具慧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爱才惜才之心。当今,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有一位老同志曾说过:“当官不爱才,不如早下台。”这告诫我们,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精神选才用人,而不能从个人的成见和感情出发,以个人的好恶、亲疏、恩怨选人。不能认为谁和领导关系好谁就是人才,唯命是从、听话、好摆弄的人就是人才,在一个岗位时间长、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人就是人才;更不能把那些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人当做人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真本领的经营管理人才。领导者要做到慧眼识才,就必须把握原则,坚持标准,把是否具有真本领作为选才的首要条件。外国有一则谚语: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羊可打败由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这足以说明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领导人--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性。我认为,人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领导者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精神,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的勇气,有众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四梁八柱,一个企业就不愁未来的发展。刘邦在总结他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在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拥有一大批有用之才,这是企业能达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3.要有不拘一格之举。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企业的领导者应有长远的眼光和特殊的举措。一是通过“充电”培养企业管理人才。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需要,加大对各级经营管理者进行工商管理、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培训方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可对有前途的经营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同时还可以请外地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讲学,使其不断提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岗位交流来锻炼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的岗位是各不相同的,人才的类型也各有差异,而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领导者,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所作为。因此,企业要有目的地挑选、组织不同专业的人才到各种经营管理上锻炼,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使他们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是不拘一格任用企业管理人才。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领导者就要打破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人才是有的,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因此,企业要想方设法培养和造就人才,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4.要有奖优罚劣之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速度和质量的第一要素。能否培养和造就、选好用好优秀人才,也就成为一个企业能否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选好用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重视人才”的文化氛围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为此,企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约束力的机制。一是完善竞争机制。采取“尾者”淘汰的办法,打破“铁交椅”。真正做到:坚持任人唯贤,群众公认,竞争上岗。要加快培育人才市场,建立经营管理人才数据库,以此优化管理人才的资源配置。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要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公开招聘结合起来,把握“德才兼备,德为先”的原则,真正做到公开、平等、择优。二是完善激励机制。以此激励人才在不同的领域里积极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易岗易薪、不同级别不同收入、不同岗位不同收入的原则,制定企业的奖惩体系,完善考核办法,使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者的收益成正比。对经济效益好、成本控制好,所掌管的企业始终处于最佳运营状态的经营管理者要按照比例予以重奖。反之,则进行重罚。对长期不能改变局面的要坚决予以调整、降职直至解聘。三是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巡视检查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等等,使经营管理者始终处在被监督之中。四是完善绩效考评、考核机制。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促使每个经营管理者都能办实事、出实绩。绩效考核侧重点是必须先有目标,再有保障,最后有考核,同时采取自我考核和上级考核,考核组公开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终极考核结果同经营者的业绩相联挂。在对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时,不仅要看经营管理者领导经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绩和水平,用事实说话。然后,企业通过对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工作成绩与个人努力的分析,公平、公正地考核和评价经营管理者的全面素质,从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