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阶段,是医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医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很多因素影响了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合理解决这些困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19 — 02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还需要用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来巩固基础理论,进而积累独立诊疗病人的基本实践技能。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由学生向医生过渡的不可逾越的关键阶段。
一、当前医学生临床实习面临的困境
作为刚刚从院校走向实习医院的医学生,面对错中复杂的患者和陌生的新环境,他们普遍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对临床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医学生对临床实习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含义以及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义务,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多数学生中存在着重医学专业知识,轻社会文化,没有完全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1〕。有些学生不珍惜实习这段时间,认为将来可以有更长的时间边工作边学习。还有的医学生将来不准备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只想拿到毕业证就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对临床实习没有积极性。另外,医学生来到医院实习,远离学校的直接监管,加之临床实习上对学生管理不严及学生实习科室频繁轮转,使医学生在实习时的惰性和随意性滋生,不愿意去上班〔2〕。
2. 考研、就业与实习的时间有冲突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基本是在第三学年让医学生临床见习接触临床。这种教学模式是经过以往多年实践教学认证的,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为了能够更好地就业,许多医学生选择了考研,仅以哈医大为例,应届临床医学生考研的比例近年来一直在70-80%以上。选择考研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看专业书及外语书、找资料和参加补习班上,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则经常外出到用人单位联系工作、参加人才招聘会、准备推荐资料等。考研就业占去了学生大量的实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培养自己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必然影响到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3. 实习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
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却很少。诸多因素限制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动手操作的训练机会,归纳起来,一是有些患者行使自己的主权,拒绝学生询问病史与操作或观摩。二是由于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的影响,实习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与投诉,而不让实习生进行相应的诊疗操作。三是实习生既未获得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亦未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满一年,不具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资格,不是执业医师,当然也无医师的权力〔3〕。四是有的带教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临床教学工作,把实习同学看作是写病历的帮手,有的甚至忽视实习同学的存在〔4〕,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4. 医学生与患者交流存在障碍
多数医学生无法及时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患者的处理过程及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很清楚〔5〕。他们对带队教师依赖性很强,不敢单独与患者交流,因而学生在初次接触病人时都会产生紧张、胆怯、躲避的心理。一些患者的不配合,更加重了学生的心里负担,结果使得实习生放弃了许多医患沟通能力的锻炼机会。
5. 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最常出现的现象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学校习惯于被动听课的学生,往往缺乏临床实践的主动性。他们不知道应该运用哪些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去培养其医学诊疗基本技能,对患者的某个症状、体征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做出诊断的能力十分欠缺。在实习中常常出现盲从、不知所措的现象,不能独立思考,对患者缺少责任心。多数学生心理依赖性很强,询问病史后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往往是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很少问为什么。
二、医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1. 端正学习态度
医学临床实习是把医学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医学知识进一步积累、深化和整合的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医学生涯,甚至关系着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医德医风、职业习惯的形成、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劲头〔6〕。因此,医学生必须正确认识临床实习的意义。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医生职业,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思想理念,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勤于探究。
2. 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
“关心病人,善待病人”是林巧稚行医的第一要义。“对病人的关爱比专业的医术更重要。”医学本身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任务,因此,要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
医德是社会公德在医疗行业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务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和准则。临床实习是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必须要“先学做人,再学行医”,缺乏同情心、责任心、原则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3. 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矛盾
要正确认识实习与考研的关系,临床实习和理论知识复习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在实习时通过临床病例来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可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最佳途径,如果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花过多时间复习理论知识,忽视临床实践,势必影响对临床技能的培养。为减轻实习生因考研或就业不安心实习对临床教学工作的冲击,许多实习医院近年来强烈呼吁各医学院校调整实习时间,并且有的医学院校已着手进行调整〔6〕。在现有的情况下,科学地利用时间,尽量合理安排实习与考研的时间。
4.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至关重要,与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患者的疾病,同时还肩负着心理疏导、安定情绪、传授医学知识、介绍医疗情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多种责任〔7〕。在与患者接触时,要尽量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疾病、心理、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信息,不要怕患者深入全面的提问。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可以去请教老师。要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服务过程的每个细节之中,在与患者接触中要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协助搀扶年老体弱的患者。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教学查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