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纪、违法现象的日益严重,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调查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素质是诱发学生违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违纪,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和认识问题,当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有效地制止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治标更需治本。故对于大学生违纪的心理加以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违纪;心理动因分析;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12 — 02
近几年,高校学生违纪情况日趋严重,违纪人数有所增加,违纪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其中以盗窃、打架、旷课、考试作弊等最为突出。大学生违纪现象从过去的视违纪、违法行为是莫大耻辱转为无所谓或不以为耻。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去挖掘违纪的根源。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只是为了求得自身的稳定与平衡,或者只是把重点转向防卫自己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由因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而感到不满与不安所形成的。当今素质教育逐步深入,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学生违纪是教育改革前进中的个别特殊现象,但它的负面效应仍不可忽视。大学生违纪的原因不外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我们应力求从学生心灵深处对违纪现象进行探讨分析。
一、黑龙江省高校学生违纪情况抽样调查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违纪现状,对省内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有代表性地选取了三所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重点院校)、黑龙江大学(省属重点院校)、哈尔滨商业大学(省属一般院校),由专人到这三所院校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00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
(一)从违纪所占比例来看:日常生活、行为违纪占39.90%、学业违纪占41.41%、品德违纪占12.32%、其他违纪行为占6.37%。可见日常生活、行为违纪,学业违纪是学生违纪的主要方面。
(二)所有违纪行为中,违纪人数从高到低依次是考试违纪占31.27%、违反寝规占17.27%、旷课占10.14%、打架占9.72%、不请假离校占8.30%、打牌赌博占7.54%、男女不文明交往占4.52%、偷盗占2.60%、酗酒占2.26%。
(三)违纪处分种类中,通报批评占17.02%、警告占22.63%、严重警告占14.17%、记过占7.96%、留校查看占32.61%、勒令退学占4.61%、开除学籍占1.01%。我们将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划分为一般性违纪,记过、留校查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划为严重性违纪。可以看出,一般性违纪占53.81%,严重性违纪占46.17%。
(四)学业违纪已占所有违纪之首。一方面说明学校对学业违纪的处理力度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在考试中又想不劳而获,从而加重了学习违纪的比例,产生了违纪的想法。
二、学生违纪行为心理动因分析
(一)日常生活和行为违纪的心理动因分析
从这次调查结果也可看出:晚归、不请假离校、打麻将、酗酒、违章用电等人数较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自身人生目标与学业追求较低的现状。与此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涉及生活与日常行为的违纪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认为,用大功率电器、没课睡懒觉等违纪行为没有什么,在业余时间打打麻将、喝喝酒作为消遣也并不算是多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上通宵网、打游戏、浏览与阅读不健康的文章与图片更为便利。一项关于不文明行为的调查表明,100%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图乱画等,但这些行为又时常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些都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但这些行为稍加放纵就会使学生产生一些违纪行为。
(二)学业违纪的心理动因分析
大学生学业违纪主要表现在旷课和考试作弊,这也成为在校学生违纪最主要的方面。这说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经常旷课的大学生学习目的大多不明确,学习兴趣低,学习自制力差,缺乏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这些学生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中失去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虽然入学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尖子生,家长也已习惯了自己孩子的出众,但在对已成为大学生的孩子进行教育时,家长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大学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大班上课,上没上课老师不一定知道,就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在一份关于学习纪律的随机调查中,95%的学生说自己多多少少存在旷课行为,80%的学生认为不应对旷课进行严肃处理。可见,学生对旷课行为普遍采取了放任宽容的态度,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旷课合情合理,存在有过无责心理。对于考试违纪的学生而言,成绩差的学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怕补考想作弊,但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是虚荣及求胜心强产生的躁动心理。一些大学生具有特别争强好胜的心理,自尊心极强,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自己能在任何方面都强于别人,尤其是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于是产生了躁动的心理偏向,这种躁动心理偏向驱使他们遇事不冷静,在考试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理烦躁不安的情绪。相反,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心理,心慌意乱,茫然不知从何下笔,求胜心理迫使他们产生了冲动及违纪行为。另外,认为监考老师不会注意或不会下手抓人等,这种侥幸逃避惩处心理,同样驱使这类学生产生作弊行为。
(三)品德违纪的心理动因分析
近几年,引起打架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个人积怨打架、有素不相识由偶发事件引起的打架、有因酗酒引起的打架事件、有因恋爱引起的打架事件等。引发打架的心理动因较为复杂:一是年轻气盛,争强好胜,易于冲动,不计后果;二是讲义气,为朋友特别是恋人“两肋插刀”以示其“英雄气概”;三是个体心理不健康,无端怀疑、心胸偏狭、心存妒嫉、伺机报复;四是酗酒后,借着酒精的力量,解决“新仇旧恨”和“积怨”,因而极易引发打架甚至酿成恶性事件。事实上,学生的“积怨”无非是些生活小事,如话不投机、生活习惯不同、互相看不惯等,甚至是由下棋、打牌等娱乐性活动等发生的,而又没有及时化解,从而引发打架等恶性事件。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打架具有群体性、偶发性与多发性等特征。特别是打群架,卷入人数多,且很难平息,易发展为恶性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偷窃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的违纪,学生偷窃的目标集中在学生群体,小到生活用品、饭卡,大到手机、电脑、存折都是校园偷窃的重点。在已发生的偷窃违纪中,有偷自行车的、偷手机的、偷银行卡的。一些学生在自己的自行车或手机被偷以后,产生了怨恨心理,认为别人偷我的,我就要偷别人的,认识上的偏差只是原因之一,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律差、意识中贪占便宜的思想作怪。心理动因不排除占有他人之物的贪恋思想和膨胀欲,其原因既有贪图享乐、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有心理失衡因素。如自己物品丢失后顺手牵羊的补偿心理;还有认识的错位模糊,如偷书、自己的水瓶丢失后就顺便拿走别人的,以及心理变态产生的偏狭与报复心理。另外,个别偷盗行为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障碍造成的。偷窃行为对同学的心理影响很大,遭遇小偷的学生心理信任度和安全感明显下降,不知如何信任周围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易产生仇恨感。
三、对策思考
(一)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工作
1.坚持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严格的法纪观念,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健康成长,从而有效地避免违纪行为的发生。首先,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前来咨询;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针对学校学生的突出心理特点,尽量将课程内容细化,单独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择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理知识;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活动周、心理话剧、心理健康讲座等,寓教于乐;第四,通过网络、展板、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心理热线等方式广泛宣传心理知识。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使广大的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违纪心理预防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促进全体教职工对这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努力解决资金不足、专业人员岗位不稳定等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
4.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形成校内各部门、教职员工和学生自我监督管理,校外与社会、家庭沟通交流的强大教育合力,全面营造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高校学生违纪后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1.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违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也起到对其他学生的警戒作用。其次,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违纪学生,切忌一棍子打死。要经常关心和帮助违纪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违纪行为是错误的,但只要自己勇于面对现实,正视挫折,积极改正,努力奋斗,今后的道路依然充满阳光和希望。
2.开展集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危机干预活动。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违纪学生,则要视其违纪程度的轻重,通过校内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团体辅导,或开展个体危机干预,或转介至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部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做好信息记录和回访工作。建立违纪学生的心理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特征、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且高度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回访工作,确保违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对学生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学生的全面负责,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德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领路人,更是大学生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因此,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管理能力的政工队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强大。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完全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虽然有一部分兼职班主任,但是这些班主任面临着教学、科研等繁重的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紧迫而且重要。
结束语:
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作为高校学生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学生违纪的心理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克服缺点,发挥优势。在坚持做好学生教育、引导疏导的同时,加强管理,从思想上提高对校风校纪建设的认识,使学生沿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取得进步,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启光,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