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探析

2011-01-01 00:00:00房海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新指向,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将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我们要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1 — 0104 — 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行业、企业一起深入分析高技能人才需求,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入校园,找准共赢点,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
  (一)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囿于学校狭小天地,习惯于封闭式办学,对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1〕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更多地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而非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专业优势出发而非从企业弱势出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滞后于行业企业的需求,致使人才供需脱节。
  (二)课堂信息更新滞后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虽然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方面做出一些尝试,但是合作深度远远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往往停留在参观和“绕线圈”等机械性操作层面,无法接触真正的技术,因此,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m9nCLimTtDRQ3FXf3fc6kg==炼。同时,教师下企业锻炼囿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其专业培训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层面,甚至理论培训机会不多或参训面不大,致使教师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更新迟缓。无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学生进入企业仍然需要从基础培训。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战略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应“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一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将为高职院校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入校园,依托行业优势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问题。同时,通过职工培训进一步解决生源问题,从而达到“进口旺,出口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提高高职院校吸引力的现实需要
  首先,校企对口实习培训有利于节约企业职工培训成本。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素质的提高,但职工培训不仅需要培训开支,还需考虑生产线的连续性。而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对口实习培训,能够在节约培训成本的前提下满足职工生产不断线的需要,只有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校企实习培训的互动。
  其次,高职院校科研技术成果的输出,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行业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及技术支持,而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成果的及时准确输出,有赖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这一前提。这些成果的直接输出,将有利于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和技术,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并以此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三、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把开展校企合作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学生实习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