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贷监测分析作为诊断信贷风险、服务信贷决策、强化信贷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手段,贯穿于信贷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是防控风险的重要措施。从信贷监测分析目的、内容和重点,如何进一步优化监测分析手段和方式方法,监测分析工作成果应如何应用等方面加以研究。进而加强信贷管理,推进信贷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监测分析;如何加强;促进业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1 — 0089 — 02
信贷监测分析作为诊断信贷风险、服务信贷决策、强化信贷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手段,贯穿于信贷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它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是防控风险的重要措施。紧紧围绕信贷监测分析的基本职能,积极探索信贷监测分析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优化监测分析手段和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监测分析工作成果,进而加强信贷管理,推进信贷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进行高端现场检查和监测分析
进行高端现场检查和监测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齐齐哈尔市分行贷款规模,从2007年的56亿元发展到今天,有各类贷款客户141户、各项贷款余额139亿元。随着商业性贷款业务比例进一步提升,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贷款总额位居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银行第二位,在全齐齐哈尔市9家金融机构居首位。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连续六年实现贷款本息“双结清”,不良贷款从2007年的2.7亿元,下降到目前的0.1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0.07%,商业性、准政策性贷款没有产生新的不良,信贷资产质量位居全国二级分行前列。真正走上了贷款规模上去,不良贷款下来,经营绩效大幅提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成绩面前,齐齐哈尔市分行在业务发展与经营达到前所未有的成绩时,党委冷静分析、审时度势推出的高端监测分析的重要举措。行党委带领全体贷审委成员,深入所辖十几家大客户现场检查,听取汇报,现场分析讨论客户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克东飞鹤乳业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和关联企业资金调度管理,明晰依安鹏程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为今后全行防范信贷风险,业务有序发展和有效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二、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有效结合
非现场监测是信贷监测分析的基础和主要方式。从监测内容和手段入手,加强非现场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是突出监测重点。充分发挥信贷监测职能作用,在强化信贷整体运行情况、信贷投向、信贷结构及贷款质量监测的基础上,突出对贷款的办理、发放、使用等环节进行监测,突出对大客户、集团客户等重要客户的监测,突出对担保贷款情况的监测,突出对非经营性项目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及准政策性贷款等业务品种的监测。适时根据管理要求及所出现的风险点,有针对性、适用性的调整非现场监测的角度与重点。二是发挥电子化平台作用。以CM2006系统为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其功能,实时对各级行业务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综合利用CM2006及数据反传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信贷信息核查系统,客户经理记录的在线监测及人行征信系统等系统信息,根据各系统的不同功能和特点,合理采集和提取信贷监测数据,提高信贷监测的科技手段。三是完善非现场监测方式方法。逐企业对信贷运行全过程进行连续跟踪监测,使信贷运行各环节之间的监测数据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直观反映信贷数据,加强监测深度。
现场督导检查是监测分析工作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防控风险,是对非现场监测的补充。充分利用非现场监测提供的信息数据,有针对性开展现场督导检查。
一是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根据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借款人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的报告,监督检查借款人财务经营状况。同时,重点利用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审核提示功能,对系统提示需要审查及报表异常情况提示的内容逐条审查,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增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对审计结果与审查情况存在较大出入且审计不到位、不认真的会计师事务所,坚决列入退出名单。二是行长从全局部署,分管行长具体落实,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客户、内审、会计等部门,可抽调各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全辖范围内的信贷风险排查和信贷工作检查督导,发现问题进行现场整改。三是以非现场监测所获取的数据及信息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展现场检查督导。例如:通过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比较上一年度信用等级,看是否有较大幅度提高或下降,进而对客户进行变化原因进行核查。通过对贷款办理及贷后管理过程的信息监测,然而可以对贷款的调查、审查、审议及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抽取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信贷信息核查系统等平台的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信贷资产质量等数据进行检查。通过对非经营性项目贷款的监测结果,对项目的建设、预算、资本金到位情况与贷款的匹配,以及利息及本金的收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对历次内外部检查反映问题较多的贷款项目,增加现场及非现场检查频率,促进基层行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三、充分运用信贷监测分析评价的指导作用,促进信贷政策执行能力的提高
信贷分析评价既是对信贷监测分析成果的评估与判断,也是信贷运行管理情况的综合诊断,又是强化信贷运行管理工作方法的参考依据。以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所提供的信息、数据及事实为基础,认真剖析信贷分析评价的结果,探索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对信贷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是明确信贷分析评价的方式。主要是以上级行的信贷政策和信贷运行管理制度要求为基础,围绕实际信贷运行管理情况,对重点客户、重点贷款和重点环节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完善分析评价内容。增加办贷效率和办贷质量的分析评价,增加对贷款贷前条件落实情况等的分析评价,增加对借款人经营规模、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评价。三是开展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专项信贷分析。根据全行业务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分析评价客户的贷款结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对信贷总量的影响,提出具体建议及管理措施,为信贷决策层面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开展信贷问题和风险分析。按时收集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和风险,进行专题分析,及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并加以提炼和剖析,以此加强信贷工作管理通过信贷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做法,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和风险意识,促进信贷政策执行能力的提高。五是在上级行的大力推动和指导。所辖各县(市)支行把信贷监测评价工作作为贷后管理的重要抓手,每年列入重要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组织开展信贷分析评价工作,定会收到明显效果。
四、充分利用监测成果,提高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充分利用信贷监测分析成果,增强信贷管理与风险防控能力,是信贷监测工作的最终目标,积极促进信贷监测分析成果在信贷管理与风险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例如: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结果,拒绝有重大不良信用记录企业的信贷业务申请;利用CM2006信贷管理系统提示的有风险预警信息或财务指标异常的客户及时督促调整,查找原因,特别严重的视情况下调信用等级,调减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利用信贷检测和检查结果,对贷款风险度明显增加和不配和信贷监管的贷款客户实施退出政策。
为了更好地加强信贷监测分析工作,加强信贷管理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