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大转型 实现大发展

2011-01-01 00:00:00魏后凯
新西部 2011年1期


  自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到现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取得高速增长。2005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7%,其中内蒙古的增速是全国最高的。二是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在加快。1999年,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是32%,2008年增长到41.1%,西部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化差距在逐年缩小。三是西部地区城镇化在加快。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8.7%,2010年达到了39.4%。城镇化与工业化形成了互动。四是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地区的国家主要指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年缩小。2007年以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支出与沿海地区逐年缩小。
  由此可见,这些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刺激下,在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部大开发10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结构趋向逆向调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要不断地向高级化发展。但是,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西部地区的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主要靠资源性产业拉动。资源性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产业结构反而向低级化方向发展。榆林的资源性产业占绝对支配地位。整个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一面是经济增长,一面是产业结构低级化。
  二、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还很低下,与东部地区差距很大,距中央提出的实现西部地区服务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农村的贫困问题比较突出。从全国看,农村贫困主要集中在西部,与之相关的居民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GDP的增长。
  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消耗、高排放支撑,是典型的高碳经济。西部地区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比东部地区高117%。当然。从产业结构看,榆林的单位GDP能耗不可能达到北京、广东的水平,因为它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五、西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和税收成本高。因为产业结构决定了高税行业占的比重很大。另外,税收环境也存在差异。
  未来西部大开发,榆林大发展,必须依靠大转型,依靠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改变来实现。这需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要培育一批新的阶梯产业。要实现从资源性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以后的榆林应该是五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产业链太短,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加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太低。
  二是由资源投资的拉动转变为创新的拉动。这里的创新是指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品牌的创新。
  三是要突出四个融合,即城乡融合发展、加工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及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四是要更加关注民生,走共向型发展道路,最主要是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同步。
  五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