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酥油》,让很多人知道了安徽姑娘江觉迟。5年多的时间,她在藏区人烟稀少的千里草原上,将一个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因贫穷上不起学的孩子甚至私生子找到一起,然后在寺庙的庇护下开办学校,教育他们。她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酥油姑娘”,但越来越严重的疾病,却让她不得不面对新的抉择……
“我觉得自己是两面的,一面像个菩萨,一面像是弱势群体。这种感觉是从2005年开始的。”
江觉迟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2005年以前,她和所有城市女孩子一样,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在大型国企的稳定工作,给她带来不错的收入。
她酷爱旅行,第一次走川藏线便爱上那里,于是再次进入,这次选择了陌生的支线,没想到自己的整个生活轨迹由此改变。
途中,她结识了一位当地活佛,活佛告诉她,在这片与文明几乎隔绝的草原和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每一次灾害过后,总有一些孩子沦为无家可归的孤儿。寺庙想办一个孤儿学校,但是没有人教没有人管。活佛诚恳地挽留江觉迟,希望她能留下来,教育当地的孤儿。
回家后,江觉迟跟家人提起去藏区当老师的念头,遭到激烈反对,尤其是母亲。只有身为教师的父亲理解并支持她的想法。父亲对她说:“要做,就不要放弃,好好做下去。”
2005年9月,怀着懵懂的热情,江觉迟走进了那片原始的藏区深山草原。
她问:孩子们在哪里?喇嘛说:娃娃们需要一个草场一个草场去寻找,这样的工作不会是一天两天,所以你先得生活下来。
江觉迟做梦也没想到,她要去的地方会那么远。
先坐火车,再换汽车,再换拖拉机,再换摩托车,再骑两天马,最后还要步行大半天,翻山越岭。当她分尘扑扑地赶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那片草原时,活佛却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是微笑着欢迎她的到来。
活佛知道她一定会来的。
那是一片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原始草原,处于千万道青幽山梁丛中,由一块块小型草场拼连形成。曲折的草场从高山之巅铺展开去,在茂盛的草线尽头,耸立着一座在炎夏也覆盖着雪冠的大山。雪山上的冰川一路伸展下来,钻进周围的冷杉林、云杉林和高山杜鹃群,形成一个冰清玉洁的清寒世界。
这里,就是江觉迟将要工作的地方。
然而,当她来到孤儿学校,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所谓学校,只是寺庙喇嘛家一座破旧的土坯碉楼,废弃已久。“粘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的风雨早已把墙体表层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痕迹。”如此荒疏景象,让她有点儿不知所措。
喇嘛在旁边说:姑娘,途中没能跟你具体介绍学校情况,也是怕你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没有信心上来。草原上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太需要人了!
江觉迟问:孩子们在哪里?喇嘛脸色凝重,意味深长地对她说:娃娃们啊,需要上草场去,需要一个草场一个草场去寻找的。这样的工作不会是一天两天,所以你先得生活下来,等完全适应好草原环境,才能进入具体工作。
喇嘛将她安顿在一个草原牧民的帐篷里。站在草原最为突兀的草坝子上,望着远处的雪山,江觉迟产生了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她无处倾诉,甚至无法写信。山区草原上没有电,几乎没有任何与现代文明有关的东西。喇嘛告诉她,往后要想写家信,他会差人来帮她送信。
第一次住进牧民帐篷,江觉迟才知道世上还有人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牧民们常年风餐露食,淋雨水,睡草地。高山上的草原没有夏天,即使是内地最炎热的七月,也时常雨雪不断。
江觉迟似乎有点儿理解喇嘛给她说的话了:先生活下来。的确,在这样的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活下来的。
果然,从吃饭开始,考验就找上门来。
以前天天吃的疏菜水果忽然变成了糌粑酥油,江觉迟决心靠意志来适应,可身体却不答应。糌粑干燥缺油,几天吃下来就出现便秘,每次“方便”都非常痛苦,终有一天造成肛门出血。她心里非常慌张,害怕血会止不住。
她想起妈妈曾说过,当年闹饥荒时因吃油树皮导致便秘出血,被送进医院,医生什么药也不用,只给一碗猪油喝下去,竟然好了。于是,江觉迟赶紧在风干的牛排上寻找牛油,一撮一撮抠下来,熬成油液,捏着鼻孔一口灌下去,“方便”时果然好了许多。这个“秘方”,帮助江觉迟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睡觉也是一件让她头痛的事儿。
牧民的帐篷大都是牛毛织物,且编织松弛,如果碰到夜里外面下大雨,帐篷里就下小雨,江觉迟只好边打上雨伞一边睡觉。更让她郁闷的是,牧民家的大狗好像不喜欢她,她一躺下,大狗就站在她头顶的上方,疯狂地朝她吼叫,还用爪子刨她的毛毡,吓得她哆哆嗦嗦地喊人救命。牧民爬起来把狗赶出帐篷,但过不了一会儿,狗又冲进来……
不过,最让江觉迟难以启齿的还是卫生问题。在一个集体大帐篷里,妻子和若干个丈夫共同住在一起,还有一大堆孩子。所以,除了脸,别的地方要想洗一下是非常困难的。她只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