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好像只属于正月里的热闹。
从古到今,正月里都是乡下人最集中的月份,也是农村里一年当中最最热闹的月份,要人一般不愁没人,要凑个钱也容易一些。过去的社火是民间的热闹,跟政府的人不招嘴。现在不同了,政府除了管经济,也管怎么让老百姓过得快乐,而且政府也有钱,耍社火找政府,是最聪明的选择。
一般哪个村想耍社火的话,过了腊月二十,就有敲锣鼓的,到了正月初一,就有人开始烧哄村干部。2011年的正月初一晚上,陕西省蓝田县史家寨村一百多个精壮小伙子敲着四个大鼓,到村支书的院子里烧社火,锣鼓声把人的耳朵能震聋,把村支书震得只好答应,最后果然把社火烧哄成了。
凑钱
其实一开始我也觉得奇怪,为啥村子就爱耍个热闹?不耍热闹不是照样过年?后来渐渐明白,耍社火也是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就跟人过年要穿新衣服、要响炮、要烧香、要贴对联差不多,是人精神上的一种需要。
社火要耍得热闹,就先得有钱。钱从哪里来?大家凑呗!
你可能会说,“爱热闹你出钱,我不爱热闹,为啥我也要出钱呢?”难回答是不是?社火头有办法,比如说你不出钱,“行!不寻你,有等你的时候!”你不爱热闹是不是?那么你娃呢?保不住那个偏偏是个爱热闹的,那会儿人家有记性好的,说你爸或者你爷那回耍社火没出钱,这让后人的脸面往哪儿搁?
比如说你在外边工作,没时间看社火,你说不出钱,行!那你家以后甭有个啥事,永远不用乡党来帮忙。所以钱还得出,并且不少出,为啥?你是挣钱的,日子软和。
要说出钱痛快,还算人家致府。政府的人想得开,拿钱叫你耍,你不想耍还不答应!为啥?你爱耍就是你高兴,盛世么!所以现在耍热闹,一般都会有一些宣传口号,配合政府宣传呢!
你说谁瓜,谁都不瓜!政府瓜?不瓜!把耍社火变成了形势宣传的人,他能瓜?你说村民瓜?村民也不瓜!拿了你均钱,耍了他的热闹,他能瓜!
衣裳
社火的衣裳很花哨,有人说,这是农民给颜色单调的冬天打扮呢!想想也是,北方的冬天颜色确实太单调了!但是如果仅限于这样理解北方的社火,那就是看扁了社火。
社火衣裳的花里胡哨是有门道的,它一般是戏里的衣裳,谁扮演啥人物,衣裳不能乱穿的,连头帽、胡子也不能乱带。社火也叫戏,跟舞台上的戏一样,区别只是不唱,靠的是造型,用文化人的口语说就是“肢体语言”。
平常百姓几辈子几十辈子都没机会做官当皇上,所以,能扮演戏里人物,过一回官瘾,也算是心理上的慰藉。但是如你的理解仅限于此,还是小瞧了社火。
人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说的就是社火。社火戏里的斗智斗勇,有着太多的趣味,只有懂戏懂门道的人才能从中把找到。往往一场子社火下来,靠出的戏就能定输赢!比如说这边出了“水漫金山”的戏,好家伙!淹死你!够狠的吧!洋洋得意!可先别高兴的太早,人家那边出一个“收三枭”的戏,就把你给压住了。玄不玄?高不高?
其实,戏压戏,就跟人压人一个道理,所谓“人上有人”,戏上也有戏。把这其中的奥妙弄懂了,你再来理解这社火,就会觉得泥腿子也好,庄稼汉也罢,反正你看着是粗笨人,其实智慧比起那些书虫,要高得多!
表演
你看农民在地里劳作,那不是表演,那是生活必需让他们这样做;你看农民吃饭,端着大老碗,或蹲或坐,或满街道上游转,也不是表演,那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你看农民过年穿新衣,走亲戚,也不是表演,那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生活压迫着农民,让他们放弃表演的欲望,只有耍社火,给了他们一回表演的机会8d724b6c1153ab37d13389291e1b5fb1。这机会也不能全给,只有少数人有这个机会。把握住这机会的人,无疑是最聪明的。
说农民谁出了名的话,十有八九是靠耍社火出了名的。比如说谁谁走腿走的美!谁谁会划旱船!谁谁敲锣鼓敲得好!谁谁会装扮芯子!就是过了几辈子,也说不定会有人记得的。长安侯官寨有一年耍牛老爷社火,耍到了热闹处,有个人把儿媳妇驾到脖子上出去了,儿媳妇揉面呢,还是个面手,羞得在公公的脸上乱打,把公公正巧打扮成了花脸,一下子把社火耍赢了。这个人后来几辈子的人,都把他的故事记下了。
所以,每到耍社火的时候,都是农民智慧火花进发的时机,也是农民尽兴张狂、放肆、撒野、趣闹的时候,过了这会儿,谁张狂,谁撒野,谁放肆,谁趣闹,都会让人误会一是不是他得神经病了?
高兴
耍社火谁最高兴?小娃最高兴。耍社火人山人海的,农村娃几时能见到?另外,大人乐,也能让小孩受感染,就像听相声,人家乐,就会跟着乐。况且社火一般给小娃有表演的名额,他们表演的机会来了,能不乐?
大人当然更乐。农村人一辈子能装扮个社火里的人物,机会还真的不多,所以趁年轻,能张狂几下子就张狂。年轻人耍社火只有走柳木腿了,走柳木腿像耍杂技,胆子愈大愈能出名,而且说不定下面看社火的哪个姑娘就看上了。所以耍社火,年轻人也是最高兴的。
下来最高兴的,就算是社火头了。社火头不是靠选举的,也不是靠任命的,只要肯往里面钻就行。当然这高兴绝对不能是装的,得全身心投入。肖坡有个社火头,你看投入不投入?家里养着牛都忘了喂,社火耍了七天,最后把牛饿死了!
农民命苦,一辈子难得有几天高兴的日子,耍社火这天不高兴,还等哪天高兴?
大耍
村子大耍社火,就跟农家过事一样,是一件很庄重排场的事情。
说庄重,就是在大耍的这一天,不能胡乱笑骂,抬杠斗嘴,要有点庄重严肃的模样。讲排场也是一定要做的,能耍起社火,就不吝啬花钱,该花的一个不少,不能叫人看笑话。
耍社火有名气的村子,大耍都有特色,比如西安城南的侯官寨牛老爷社火,就保持了从清乾隆时候传下来的社火规矩,牛老爷骑牛,穿草鞋,半官半民,很有特点。
肖家坡村社火凭了个村大人多,社火最讲场面的宏大,到大耍的那天,各社火局都搭着台子,总局再搭个大台子,台子里的摆设讲究,把村子各家各户的古董宝贝都拿出来亮相,宋代的瓷瓶,汉朝的瓦罐,清朝的宝剑,民国的枪械,文革的像章,就像进了古董店,啥宝物都有。
而史家寨村的社火赢人,靠的却是走柳木腿,从解放前走到了现在,什么单腿跳,三条腿,瘸子腿,五条腿,柳木腿抬轿,柳木腿耍狮子,柳木腿上高桌,柳木腿顶碗……耍杂技的想到没想到的高难动作,这些冒冒小伙子都敢弄。社火耍到啊哒,把啊哒的人能震倒,都嘴张得多大的,舌头耷拉下叫唤:“这史家寨的小伙子太张了!”
前景
有明显迹象,社火已成为正在消失的民间活动。
原因有四:其一,人们对社火的热情锐减,这可能原因很多,比如人的兴趣转移,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种种因素。其二,现在的医疗成本增加了。过去耍社火把谁摔了咋的,花不了多少钱,现在花钱就多得多了。其三,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娃们都显得贵重了,都害怕耍社火危险,比如装芯子,把那么小的娃绑的那么高,看着就让人觉得悬;比如走柳木腿,小伙子耍张呢,现在又是水泥地面了,滑,家长都怕摔了,出现什么不测。其四,现在的人忙。旧社会有句老话,“耍正月,看二月”,现在的农民怕没那份闲心了,农村一过了正月十五,青壮年差不多都该出去打工了,就算是想耍,也没有过去那么多的时间了。
所以,作为老先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社火,已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就像过去的民间祈水,现在人已很难看到一样,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也很难看到像现在这样的社火了。
除非有人抢救,像国宝一样,想办法让它保存下去。
能这样吗?以现在的趋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