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2011-01-01 00:00:00耿玲玲
档案管理 2011年3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对于档案管理者,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1档案管理者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特征
  档案管理专业性较强,创新思维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然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与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成正比,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档案管理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创新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
     其一,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艰苦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在勤奋度、灵活性、自信心和专心创新程度等方面要较为突出,优良的品质对创新思维是非常有利的。勤奋是档案管理者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会导致思想的飞跃,取得管理上某个环节的重大突破;谦逊的性格使档案管理者在知识面前永不满足,在事业上勤奋努力,激发起强烈的内部动机,推动其取得创新成果;自我批评的品质保证了思维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在工作上有所创造。
  其二,广泛深厚的兴趣使创新思维得以持续发展。能够吸取多方面的信息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思维富有广度,想象丰富;兴趣能使管理者愿意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加深思维深度,充分发挥自我特殊才能,使管理者的活动富有创造性;而持久兴趣促使档案工作者注意力集中指向某项工作环节,保持思维活动的稳定性,探索规律,最终有所突破。
    其三,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和坚定性对创新思维的实现有很大影响。要完成重大的创新发明,需要依靠集体力量和社会支持,但集体的力量必须通过个体来实现,智力创新尤其如此。档案工作者具有独立性,表现为自己有能力作出重要决定并执行,有责任并愿意对产生的后果负责,并深信其行为确实可行。创新是艰苦复杂的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果断性和坚定性能促使档案工作者当机立断,遇到困难不动摇、不退缩,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2档案管理要克服思维惰性并跳出“思维定势”
   惰性,每个人都有,并且与生俱来,随时可能爆发。思维惰性也是如此,人们的思维过程普遍倾向于和依赖于其历史生活经验,在遇到新问题时,容易按固定的思路去解决,即使解决不了,也不愿去冲破习惯势力而囚禁于所谓的“思维定势”中,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思维惰性表现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易使管理者变得目光短浅、思想僵化。
  档案工作者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和跳出“思维定势”,一是要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以变化的思想认识事物,以过程论看待事物。二是必须消除传统观念的负面效应。事物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认识永无终点,档案管理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习惯势力,破除思想束缚,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3努力营造有良好“创新气候”的档案管理环境
  首先,要配强档案系统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应当是有利于档案工作者形成创新思维的群体,具有激发群体激智的效能。创新思维的形成,有时候是群体激智的产物,任何人都不可能同等程度地具备各种创新才能,但在群体里就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群体争论中,成员各抒己见,易形成富有创新的思想。
   其次,要形成有利于创新气候的群体,关键有两点,即档案管理人员组成和领导者的协调能力。档案管理人员组成即智力结构应是组织能力因素、专业能力因素、年龄能力因素与能力特点因素都齐全,但并不要求齐整。这几种因素的自身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由各有所长、不同年龄档次的人互相配合组成的“梯队”型结构,要比由清一色具有丰富经验的年长者组成的“一”字型结构更好些。作为档案工作的领导者,应该起创新的良好示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应起协调作用,使档案管理人员实现优势互补,集中形成创新群体的整体智力优势,使群体起到智力放大器的作用,领导者须倡导自由和平等的治学风气,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档案管理者要勇于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个性特征,摒弃阻碍创新思维发展的不利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上大胆进取,锐意革新,勇于突破旧理论的束缚,开创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郑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来稿日期:20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