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物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2011-01-01 00:00:00王燕
档案管理 2011年3期


  高校实物档案是指在学校公务活动中受赠的具有意义的礼品;党和政府重要领导人以及重要来宾视察、访问时题写或赠送的字画;学校更换的印章;学校更换的旧校牌、旗帜、校徽;学校各部门或个人获得的有较高保存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奖状、奖杯等荣誉类实物。它作为高校自身活动过程的历史见证,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高校档案十大类别未将实物档案列在其中,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物档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而,应将其与高校档案十大类别并列作为第十一大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1高校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辅助性。高校的使命是教学科研相结合,传承人类知识和造福社会,教学科研的健康发展则依赖于党政管理的高效和务实。教学、科研、党政档案在高校档案中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而其管理自然为学校领导和档案部门重视。实物档案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为主的各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有助于人们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历史有直观的认识。实物档案的凭证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受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工作的决定和影响。
  1.2兼职档案员实物归档意识淡薄。高校档案管理不仅是校(院)办或档案馆(室)的职责,而且,与各院系、各机关领导、兼职档案员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高校各院系、各机关对教学、科研、文书档案的重要性历来有相当程度的认同,能较好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教学、科研、文书类档案收集、整理甚至立卷工作,而对实物档案的重要性不甚了解,缺乏实物档案归档意识,致使许多有价值的实物档案散落各处甚至丢失、损毁,严重影响了高校实物档案的收集。
  1.3档案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差。兼职档案员实物档案意识淡薄,影响了档案管理部门实物档案收集的数量和质量,加上档案管理部门“坐等上门”,不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上门催要或电话催要,没有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和多渠道主动收集,实物档案的状况长期未能改变。
   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档案管理者往往消极等待档案利用者上门查借阅,缺乏积极提供利用服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关部门移交实物档案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1.4利用者对实物档案的档案属性及其价值缺乏正确认知。人们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文书、声像档案的利用较为频繁,而对实物档案的利用价值不甚了解,长此以往,使用实物档案的历史记录性、凭证性、教育性等功能日益萎缩。
  1.5实物档案的库容量小。档案馆室的库容量小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用于保存实物档案的库存量就更是小之又小,这就使得实物档案的摆放和保管成为一大难题,加之实物档案形态各异、大小不同,难以统一摆放标准,实物档案的叠加堆放、挤压碰撞不可避免,严重影响了实物档案管理的质量。
  
  2做好高校实物档案管理的建议
  高校实物档案是高校发展过程的历史记录,因此,必须予以重视,采取措施提升实物档案的管理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对实物档案管理应有清醒的认识,应改变思路,踏踏实实管理好实物档案。
  2.1主动收集有价值的实物档案。档案部门领导应与各院、系(部)、机关领导加强沟通,强化归档部门领导的实物档案归档意识,主动加强与各机关、各院系兼职档案员的沟通和联系,指导并监督兼职档案员做好实物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归档工作。同时,还应多方拓展包括校园网在内的各种信息渠道,及时追踪和掌握实物档案的去向,主动出击,尽可能地收集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档案。
  2.2加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