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2000年—2010年有关档案信息安全研究的文献量、作者、研究机构、来源期刊、被引用情况和题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档案信患安全研究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质量有所提升,国内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省档案局(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是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关键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定量分析:
1文献量统计与分析
在检索到的271篇文献中,231篇为学术期刊论文,10篇为中国硕士学位论文,14篇为国内档案学术会议论文,16篇为国内主要报纸文章。见图:
图 2000年—2010年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献和核心期刊发文量统计
从上图可以看出,11年来的总文献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在不断上升,2008年来有加速趋势,说明学术界是关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的。尤其是在2002年和2010年,2002年总文献量较2001年增长6倍,2010年较2009年增长近90%。这两年的总文献量都较其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研究呈阶梯式递增趋势。
2文献作者统计与分析
在271篇文献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的有9名作者(见表)。
表 第一作者发文数量排名
从上表可以看出,刘维荣、宗文萍、项文新等部分学者从对美国、加拿大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到我国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数字档案信恩长期保存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从影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涉及的自然、环境、人才、管理、技术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控制电子文件和档案使用权限、正确处理电子文件安全保密和资源共享的关系等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部分学者从建立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中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进行了具体探讨。陈慧瑛在《我省正式启动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工作》一文中提出: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制度存在困难,包括标准规范的统一、技术的有效运用、人员资金的配套、
政策层面的保障等系列问题,值得思考。
3研究机构统计与分析
从发表文献的机构来看,发表3篇以上的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献的机构有:苏州大学10篇;江苏省档案局(馆)8篇;黑龙江大学5篇;河南省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辽宁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各4篇;湖北师范学院、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北大学各3篇。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研究的部门主要是各高等院校相关教学研究部门、各省市档案局(馆)。
发文量居第一的苏州大学,其社会学院的档案与电子政务系档案学专业创办于1980年初,1983年起招收本科生,2004年,获得硕士授予权,学术力量较为雄厚,在档案信息安全研究中注重研究档案信息安全与建立保障体系的基础理论,同时,关注其应用方法和风险评估等实际应用问题。发文量较多的江苏省档案局(馆)以研究美国、加拿大信息安全对策为重点,北京市档案局主要针对档案信息安全涉及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档案信息安全文献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反映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受到多个部门的关注,是共同的研究对象。档案管理部门各省档案局(馆),国内一流人学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人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第四军医大、中国科学院等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研究,吉林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技术部门多从提供技术保障角度进行探讨。
4来源期刊统计与分析
刊载档案信息安全研究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8种。这18种期刊及其载文数量较多的是:《兰台世界》22篇;《机电兵船档案》9篇;《云南档案》、《黑龙江档案》、《档案管理》各8篇;《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浙江档案》各7篇;《科技信息》、《中国档案》、《信息网络安伞》各5篇;《档案与建设》、《湖北档案》、《山东档案》、《数字与缩微影像》、《办公自动化》、《档案天地》各4篇。
上述期刊刊载档案信息安全研宄论文共137篇,其中,档案核心期刊刊载60篇(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占44%,这说明,核心期刊较重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并给予了持续关注。刊发的研究文章数量在11年里不断增长,说明了研究的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5被引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献的平均被引用频次约1.2次/篇,被引用率相对较低。被引用8次以上的文献有9篇,占总来源文献的3%:被引用2次以上的文献有51篇,占总来源文献的19%;被引用0次(包括没有记录)的文献有160篇,占总来源文献的59%。被引用频次最多达31次的文章是宗文萍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该文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档案信息安全是确保档案信息内容在生成、存贮、处理、传输和利用整个过程中,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可用性),以及确保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和记录载体不受任何损坏的策略和过程。”认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体系是一个需要国家支持建设、庞大的系统工程。第.足引用24次的北京市档案局宗文萍、郭丽珠的《沦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在这篇文章立,作者主要对信息安全保障的认识、影响信息安全保障因素及策略进行了探讨。被引用频次排名第三的义献是宁波大学档案馆柴艳杰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的对策》。主要从硬件防护技术、数据备份系统、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签署技术、数字水印技术、防治病毒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被引用频次排名第四的是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王秀华、霍东方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被引用率低,说明档案界在安全信息研究方面值得借鉴的优秀文献数量有限,获得公认的研究成果较少,其在不同学科间相互学习参考的程度较弱。
6题目统计与分析
为了解11年来中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的题目涉及的词汇进行了统计,通过统计得出:
从论文的写作深度出发,以“管理、对策、策略、措施”等词汇为题的论文有68篇,占文献总数的25%;以“技术、预警、风险、保密、保障”等词汇为题的论文有107篇,占文献总数的39.4%;从档案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律法规角度出发,以“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等词汇为题的论文有9篇,占文献总数的3%。
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文献词汇出现频率的研究说明,研究保障信息安全具体措施的较多,研究宏观管理的文献较少,研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较少。
7结论
上述研究说明,档案学界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投入了相当力量的研究。但是,当前,对档案信息安全研究层次较浅,探讨具体措施的较多,缺乏宏观管理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需要档案工作者更新观念,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