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箱养鳜鱼,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南昌赣江之滨、永修、余干、鄱阳和都昌等鄱阳湖湖滨地区,已初具产业化规模,经营形式多为湖(库)区群众个体或联合经营。鳜鱼种有40%为野生种,60%为人工繁育苗。促使网箱养鳜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江河湖库中丰富而廉价的野杂鱼资源,养殖者几乎都是采用定置网捕捞低价值鱼投喂,即使是收购,单价也仅0.6~1元/公斤,按饵料系数5.5~6计算,养成1公斤商品鳜的饵料鱼成本仅4~6元,单产一般为20~35公斤/立方米,成活率为40%~60%,高的可达90%以上。近年来,永修柘林水库已成功驯化鳜鱼吃死鲜鱼,更降低了饵料成本和劳动强度。现将鄱阳湖区网箱养鳜技术介绍如下:
一、主要技术措施
1.网箱设置
网箱应设置在透明度120厘米以上的湖汊、库湾或河道边的避风向阳、水流平缓处。设置方式为担架浮动式或框架浮动式。江西规模化网箱养鳜,普遍采用杉木或毛竹扎成“排”(框架),用油桶作浮筒,铁锚或“石笼”沉底固定。每只框架排吊养20~40只网箱。随水位涨落,机动船可拖动木排和网箱变换位置。网箱多为2米×1米×1.5米或2米×2米×1.5米规格的小体积网箱,面积最大不超过16平方米,以便于饲养管理。网箱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织成,网盖可有可无,水深1.2~1.3米即可。一般每个排预留3~4个空箱周转。
2.分级饲养
大规格鳜鱼种(体重30克/尾以上),采用网眼最大长度为1.5~2厘米的成鱼箱直接养成,每立方米网箱放鳜鱼400~500尾,隔1~2天投喂2~3厘米的野杂鱼虾,投喂量为鳜鱼数的5~6倍;二级培育(体重30~100克/尾)在网眼最大长度为1厘米的鱼种箱中进行,约30~50天,每立方米放鳜鱼种200~300尾,隔2~3天投喂适口野杂鱼,按8%~10%的投饲率掌握日饵量;三级培育(体重100克/尾至养成)在网眼最大长度为1.5~2厘米的成鱼箱中进行,约100~150天,按均衡上市、顺价销售的原则安排起捕时间,以获取较高售价,放养量为每立方米放鳜鱼种60~100尾,每周2次,间隔投喂适口饵料鱼,按6%~8%的投饲率安排日饵量。
3.日常管理
一是勤查网箱,防逃防偷;二是随水位涨落及时变换网箱位置,选择水质清新水域;三是分规格及时转箱,以免自相残杀;四是及时投喂适口饵料鱼,不要时饱时饥;五是半月洗刷1次网箱,促进箱内外水体交换,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氨氮中毒。
4.病害防治
使用人工繁育苗高密度网箱养鳜,在体重50克以前容易感染水霉病、烂鳃病、败血病、肝胆综合征和并发寄生虫病,有时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如2002年都昌、余干等网箱养鱼区大面积暴发肝胆综合征,损失惨重。防治措施:一是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二是鳜苗进箱转箱时,用浓度为20毫克/公斤的水霉净液或浓度为80毫克/公斤的福尔马林液或3%~4%的食盐水浸浴5~8分钟;三是定期用“桂花消毒王”在网箱中泼洒消毒。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约化网箱养鳜最大的难关是缺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和病害风险大。要扩大大规格优质鱼种的培育规模,针对危害大的暴发性鱼病筛选安全、有效的药物。同时开展生物—生态防治鱼病的研究,从改善环境和强化饲养管理上降低养殖风险。成鱼阶段尽量少用药,并设立上市前20天的停药期,确保鱼肉品质。
(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348号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杜淑玫 邮编:33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