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地肤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西部)、新疆、西藏等地。木地肤为小半灌木,高10~90厘米。根粗壮,茎多分枝而斜升,呈丛生状。叶于短枝上簇生,条形或狭长形,长8~25毫米、宽1~2毫米,两面疏被柔毛。花单生或2~3朵集生于叶腋,或于枝端构成复穗状花序,花被片通常为5片,密被柔毛,果期自背部横生5个膜质的薄翅。胞果扁球形,种子卵形或近球形、黑褐色,直径1.5~2毫米。
木地肤返青早,生长期长。在新疆及内蒙古地区,3月底至4月初即返青萌发新枝,6~7月现蕾,7月开花,9~10月结实。木地肤既有粗而长的主根深入土壤,以吸取土壤下层比较稳定的水分和养料,又有发达的上部侧根,以充分利用土壤上层水分。它有极强的抗旱能力,其抗寒、抗热、耐碱性也较强。木地肤具有较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常生长在草原和荒漠区的沙质、沙壤质或多碎石的土壤上。
由于木地肤春季返青较早,冬季残株保存完好,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故在放牧场上能被早期利用,对家畜恢复体膘、改善冬瘦春乏状况具有较大的意义。木地肤青鲜状态的枝叶和花序为马、羊、骆驼所喜食,秋季的木地肤对绵羊和山羊有催肥作用。开花前刈割的干草各种家畜也喜食。木地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的发育期内,与其他藜科植物比较,其灰分含量较少,粗蛋白质含量则较多,比禾本科植物要高,与豆科植物接近,且粗蛋白质的含量在各生长季节内变化幅度较小。木地肤的叶量丰富,叶中粗蛋白质含量远比茎秆多,因此,饲用品质良好,加上利用时间长、产草量高,因而是干旱地区的优良饲用植物。春播的木地肤,在生长发育良好的情况下,当年秋季即可供利用,以刈草为主,放牧为辅。刈割留茬高度以控制在3~10厘米为好,以轻度放牧为宜,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彩图参见81页图10) (山西 侯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