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白芍的栽培加工方法

2010-12-31 00:00:00夏家超
农村百事通 2010年23期


  白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白芍以根茎入药,具有柔肝、养血、敛汗、止痛的功效。现将其栽培及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1.精细整地。选择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深耕,精细整地,使土壤松碎、平实,便于栽培。如果选在庭院,因庭院土壤板结,栽培前应对土壤进行2~3次深耕。
  2.栽培时间。以植株枯萎后的秋季到次年早春为宜。这段时间正值白芍的休眠期,时间长,为栽好白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3.栽培方法。有种子育苗栽培和分种芽栽培两种,一般以分种芽栽培为主。种芽的来源是在白芍起挖加工的同时,将已形成的植株芽苞从蔸茎上面逐一分开,使每个芽苞有3~5厘米长的肉质茎连生着,这样才能保证芽苞正常出土生长。在栽培时,先在整好的地块上挖穴,穴的大小以长宽为20厘米×20厘米、深15厘米为宜,然后将种芽放入穴内,每穴放1~2个种芽,种芽要朝上,不能乱放,避免种芽歪倒造成闷芽。种芽放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土杂肥,加少量的过磷酸钙,拌好后施入穴内,上面再用细肥土覆盖。穴距和行距均为50厘米。
  4.栽后管理。对当年栽培的白芍可用农作物秸秆覆盖,这样既可保墒又可防杂草滋生,但在早春芽苞即将出土前要揭开覆盖物。以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防、除杂草,对栽培1年以上的白芍,每年在冬末或早春要施一定量的稀薄肥料,以促使地下肉质根增多、增粗。这样栽培3~4年后即可起挖加工。
  5.起挖加工。在立秋后,选栽培3年以上的白芍起挖加工,这样的白芍根粗、药性足、产量高。采挖出的根要先洗去泥沙,切去头尾及细根,然后按粗细分别投入沸水中,保持微沸,煮至无硬心后,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刮去外皮,晒1天,再堆放,使内部水分出来后再晒,反复操作至干透为止。加工制干好的成品标准为: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光滑,粉白色或淡红棕色,外皮未除尽处会出现棕褐色斑痕,有明显纵皱及须根痕,偶可见横向皮孔。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灰白色或象牙白色,有明显的环纹,中间现“菊花纹”。气微,味微苦酸。加工制干好的成品要放在干燥处妥善保管,以待出售。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 夏家超 邮编:4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