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船讯》中主人公奎尔的双重象征

2010-12-31 00:00:00张家慧
山花 2010年12期


  随着电影《断背山》被广大的中国观众所熟知,安妮·普鲁的名字开始逐渐地映入中国读者的眼帘。而在美国,安妮·普鲁早已是一位响当当的知名女作家了。自从1988年小说《心灵之歌及其他》获得了“欧·亨利文学奖”之后,她的作品便被各种文学奖项所包围,尤其是小说《船讯》(1993年)的发表,使她一举囊括了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全国图书奖、《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和《芝加哥论坛报》心园奖四项文学大奖,更加奠定了普鲁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地位。
  安妮·普鲁擅长在特定的区域内描述小人物的心灵之旅,让读者在他们身上去发现自己,得到鼓励,从而寻找生活的真谛。《船讯》中的小人物名叫奎尔(Quoyle)。他出生于纽约,36岁之前,从未受过任何人的肯定,有过一次婚姻,却是痛苦多于快乐。奎尔卑微地在一家报社当三流记者,报社老板随意聘用或解雇他,工作极不稳定。他只认识一对黑人情侣,他们肯和他做朋友,让他感激涕零。而后,他的父母双双自杀,哥哥竟然不回来奔丧。幸好他的姑妈露面,带着他和女儿返回了在纽芬兰的祖居。于是,奎尔生命再生的探险旅行就从此开始了。在纽芬兰这个生命更直接、荒凉而又美丽的边陲地带,在周围那些粗犷质朴、心地善良而又不乏风趣幽默的人们中间,奎尔逐渐摆脱相貌丑陋、婚姻失败及过去家族所形成的巨大压力,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定位以及作为一个善良、平凡的人应该享有的事业、爱情和人生的价值,他那已经垮掉了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普鲁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船讯》这部小说,书中诸多的象征与意象大胆新奇、无所不在,句子朴实无华、简短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她在主要人物奎尔的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双重象征的结合,即原型象征与人名寓意象征的双线并行,更赋予了小说不同寻常的韵味,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主人公奎尔在小说中的原型象征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美国亚当。美国亚当是原型批评理论中原型象征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也是“美国梦”文学中的核心人物。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诺思罗普·弗莱。弗莱指出:原型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足可被认作人们文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经过长期、反复使用的原型,便产生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它们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便会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原型象征之物通常被分做两种:一种原型是人类赖以生存或者与之斗争的自然之物,比如:水象征创造的神秘性,太阳象征创造力、自然界里的法则等;另外一种原型就是几种人类自身形象的原型母题,比如:永生原型、英雄原型等。美国亚当就属于英雄原型分类当中的领悟者,即主人公要经受难以忍受的考验。其间,他由无知、稚嫩到谙通世事、思虑老成,变成社会群体中成熟的一员。领悟过程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被抛弃、转变和领悟重生。
  奎尔的人名象征更加寓意深刻,他的英文名字是英语coil的谐音,即绳索的意思。小说中第一章的前言是这样说奎尔的,“奎尔:一圈绳索。佛得兰盘是平面状的一盘绳索,放在甲板上,需要时可在其上行走”。安妮·普鲁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奎尔就是绳索,它有缠绕的时候,有任人“在其上行走”的时候,当然也有被拉直,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一圈绳索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关键还要看掌控绳索的人。奎尔在小说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名,更象征了主人公今后的命运,更给读者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深思。普鲁在开篇就交代了奎尔人名的寓意,并就此开始了双重象征双线并行的人物描写。
  与以往的美国亚当英俊的形象所不同,安妮·普鲁将奎尔设计成一个人到中年,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的模样。奎尔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便受尽了欺凌和折磨,就连他的哥哥也对他拳打脚踢。奎尔从小怕水,学不会游泳,父亲从这一件事情上便看出了奎尔的失败,对他极其失望。奎尔上过大学,有过婚姻。可不仅他的大学生活以途中被勒令退学而告终,他的婚姻的幸福时光也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妻子佩特尔婚后一个月就开始朝三暮四,最后竟然把两个女儿卖掉,在与情夫私奔时死于车祸。奎尔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回了女儿,但对死去的妻子仍然一往情深、不能忘怀。在事业上,他不断地失业,又不断地找工作。他做过糖果批发、夜班伙计以及时常被解雇的三流记者。正当他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已然一团糟的时候,他的父母又双双自杀,哥哥竟然不理不睬。此时的奎尔,无依无靠,犹如一团缠绕在一起的烂绳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如何是好。他已经被社会、被家庭彻底地抛弃了。主人公经历了作为美国亚当领悟过程的第一阶段。万般无奈之下,奎尔跟随姑妈回到了家乡纽芬兰,他这团理不清的绳索开始被重新打理,他的转变阶段也就此开始了。
  纽芬兰气候险恶,以特有的方式欢迎了奎尔一家。普鲁把她的人物无情地置于自然和社会的逆境中要他们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战胜自身的弱点,在战胜自身弱点的过程中战胜自然,从而获得人生幸福的权利。以奎尔前半生的窝囊,能否在这种极地地区生活下去,奎尔自己刚开始也不知道。不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与家庭方面,他首先面对的是要战胜自己。
  奎尔勉强来到《跛足鸟报》报社,负责船舶动态及车祸新闻。他战胜自己的斗争就从这里开始了。由于佩塔尔的死亡,奎尔惧怕车祸,然而报社主编杰克偏偏要求他每周必须报道一次车祸,靠着这种冥冥之中帮助奎尔走出过去的力量,奎尔慢慢地习惯了写新闻报道,而且“思路像水一样流淌,他飞快地打着。他感觉写得很顺手”。他敢于报道车祸,敢于在工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得到了认可,“活了三十六年,这是头一次有人说他做对了”。他还敢发脾气了,惊得他的同事目瞪口呆,“奎尔,我还真不知道你那锅炉里有压力这么大的蒸汽”。他开始写污染,写石油泄露,也开始为社区、为社会着想了,奎尔成熟起来了,他事业上的绳子理顺了。
  随着奎尔的工作的稳定,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逐渐趋于安定。他学会了在风浪中驾船,学会了在滂沱大雨中开车,克服了对水的恐惧,爱上了大海;他还认识了孤身抚养弱智儿子的寡妇韦苇,自己在潜意识里无数次和佩塔尔做过比较之后,他摆脱了自卑,意识到自己对佩塔尔的爱是畸形的,看清了佩塔尔根本不是一个好女人。这时候,他才踏实地获得了“真正的纽芬兰的一吻,混合着海豹肉馅饼糕气息的吻”。除此之外,奎尔还要面对没有想到的家庭问题。他一直对他的姑妈并不了解,然而在由姑妈出钱对父母祖居旧屋重新翻建的过程中,奎尔的心灵经历了一场比外在命运更为诡异的历险。他了解了他的家族作为海盗的丑恶过去,父亲对姑妈所犯下的罪恶,这一些都如绳子抽在他的身上。然而,对生活的热爱、对两个女儿和姑妈的责任,以及朋友的支持、小镇居民热情友好的帮助,使奎尔正视了他的人生之旅。他摆脱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融入到了小镇这个群体中去。奎尔完成了他作为美国亚当的转变阶段,而他这根绳索也逐渐地被理顺,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在小说的最后,奎尔和小镇的朋友们一起喝酒,释放自己、遗忘痛苦,解开了自己这条绳索上的每一个旧绳结,重新系上自己的爱情结、亲人结和朋友结。而且他能够正视他的身体,他已经不觉得自己难看,而是浑身“充满了力量”之美。他不再是“一盘绳索”,而是成了掌握自己这条绳索的人。美国亚当重生了。奎尔在决定跟随姑妈返回故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将走上一条自我寻找和自我重新发现的。在纽芬兰这块严峻的土地上,他能够战胜自然、生活、家族与命运带给他的各种挑战,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说明他已经把他这圈绳索整理清楚,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作者给予了像平凡的奎尔一样的人,能在世界上过属于自己的一份有意义生活的希望。
  《船讯》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的故事,它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浪漫温柔的俊男靓女,更没有让人震撼的惊天伟绩,而且乍一读起来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然而仔细品来却觉着回味无穷,它所带给读者的是实实在在的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普鲁充分利用她擅长描写特定地区来刻画人物的写作特点,把小说的背景放到了气候严酷、大自然奇特的偏远地区纽芬兰。人在这里,要学会适应环境,要会游泳、会驾船、会在滂沱大雨中开车,总之,不是生活的勇者是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的。主人公奎尔虽然平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生活的勇者,他在这个极地严寒之地寻找到了自我,这正是美国人所崇拜的美国亚当的典型形象。普鲁借奎尔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平凡的人也都有着闪光的心灵,他们也在奋斗着获取生命的价值,在经历痛苦的自我认识之路之后,他们会找准自己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和位置,使生命闪耀出火花。
  除了奎尔的双重象征使用以外,几乎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被用以此手法,比如:奎尔姑妈的原型象征的是大地母亲,她的人名象征是印度神话中的火神。在众多的作者早已摒弃了象征这种古老的写作手法的时候,安妮·普鲁却赋予了这种手法新的含义。原型象征与人名寓意象征的完美结合,如催化剂一般,让读者在小说中亲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一群平凡男女为寻求自身生存的价值所作出的生生不息的努力,使得这部小说熠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