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老人以95岁高龄,于2010年9月3日上午在北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
李昌原名雷骏随,参加“一二九”运动后改名李昌,1914年12月出生在湘西山城永顺县。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开明士绅。
李昌少年时代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一直怀抱着“科学与民主”的理想,为之奋斗终生。1928年,14岁的李昌离开家乡到杭州读书,寻求理想;1931年入上海同济大学高中部,“九一八”事变后,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三次参加上海学生请愿团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1935年他考取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12月他参加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和学生自发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的活动,先后担任过民先队清华大学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北平总队长,1937年2月被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长。
“一二九”运动是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刻,青年学生、知识界发动的伟大爱国救亡民主运动,它唤发了整个民族民主爱国精神,促成了抗日战争的实现,也从道义上挽救了处于生死危难中的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场民主运动中,李昌陶冶成了名扬四海的学生运动领袖。
从1939年到1940年,李昌作为青年运动领袖活跃在延安的政治舞台,并担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针对当时青年工作,口]题,他提出:注意青年工作特点,尊重青年组织独立性和内部民主精神。孰料,如此富有前瞻性且正确的意见,却使李昌平生第一次遭到党内的谴责和批判。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李昌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任政治委员,这是李昌和胡耀邦
9vIY87jkQs0R5mSHyzckYhk5dTm/ODh0ByrRYl9MLGM=第一次密切共事。
1949年全国解放后,李昌继续从事青年工作,先后任共青团上海工委书记和华东局工委书记。建立团中央书记处后,李昌任书记处书记。
1953年毛泽东任命十大大学校长,李昌因周恩来点将被任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在任内大胆提出教育与科研、生产、国防任务相结合的理念,把哈工大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工业大学,堪称当时教育界第一人。
1964年9月,应陈毅外长之邀,李昌被紧急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并兼任新创建的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当时正值毛泽东大批文化教育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山雨欲来风满楼”。陈毅说:“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李昌身上。”李昌提出:“发扬教学民主”“培养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不搞空头政治”“不能以政治工作取代业务工作”,可见李昌之骨气和胆量。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昌即被停职检查,又被康生、陈伯达宣布为“三反分子”,遂遭残酷整肃。
1975年7月,李昌和胡耀邦一起受命担任中国科学院核心组成员,勇敢抵制“文革”的倒行逆施,开启整顿工作,解决科研人员的“五子登科”问题(即妻子问题,两地分居;房子问题;车子问题,为科研人员开班车;孩子问题,扩大科学院幼儿园;帽子问题,增大每年提职称的比例),协助胡耀邦草拟闻名于世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他因之再遭整肃。
1976年,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垮台,1977年李昌复职,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纪委、中顾委任职。他始终坚持胡耀邦全面改革的方针,并于1979年首倡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82年李昌在中共十二大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后,极左势力旨在阻止改革开放而提出所谓个体经营的党员用工超过七人即为剥削,应予开除党籍,李昌在职权内坚决抵制了他们对实践派理论家、改革者进行打击诬陷的行径,在党内和人民中留下正直、清明的良好形象。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李昌年过80仍坚持到各地考察,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兴办教育,从事扶贫活动。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仍不遗余力地揭露党内一些人阻滞和歪曲改革开放的言论和行为,为铲除专制主义,建立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体制与秩序殚精竭虑。
可以说,李昌的95岁生涯,深深刻录着中国百年历史变迁的年轮。从“五四”以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他的身影,都能留下他充满个性的印记。
所谓个性,正是李昌真正的魂。这个魂缘于他能独立思考,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人格。李昌从少年时期开始,接受“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并开始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为国家富强民主,社会自由解放而奋斗。“文革”后,他在对历史痛切反思的基础上,更自觉更理性地回归并激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我以为这恰是李昌先生灵魂永生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