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姓制

2010-12-31 00:00:00
小品文选刊 2010年14期


  不久前,近3000人参与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观念不同, “独二代”中不少人随母姓。调查中,近70%网民表示可以接受孩子跟母亲姓。30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第一批“独一代”已年满30周岁,进入婚育高峰。他们的子女“独二代”尚未出生就碰上了难题:父母双方都是独苗苗,到底该跟谁姓?
  为了解决矛盾,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中心主任孙元明认为,最好实行双姓制,把父母姓氏合到一起作为孩子的姓氏,或直接作为孩子的全名。
  
  双姓制——提法由来
  
  重庆市江北区市民李盈,怀孕不到两个月,就因腹中孩子面临离婚的可能——为了这个尚未出世的“独二代”孩子跟谁姓,父母和老公争得不可开交,原本恩爱的老公陈刚对她说: “如果坚持孩子跟你姓,我们只有离婚。”
  为何非要坚持孩子的“冠名权”?陈刚的回答是:“自古以来,孩子都是跟父亲姓,自己的孩子不跟我姓,岂不是招人笑话?”李妈妈说,李家就李盈一个独生女儿,如果她腹中的“独二代”不姓李,李家将后继无人。李盈父母的理由也很充分: “现在都讲男女平等,早已不是父系社会。法律也没规定孩子必须随父姓,我女儿收入不比他(陈刚)低,让娃儿跟她姓李有何不可7”
  姓名只是人的一个社会标签。老一辈人认为孩子的姓是香火传承的标志,想要一下子改变过来,很困难。现代女性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男性。
  
  双姓制——热点
  
  合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冷剑丽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子女可随父姓,可随母姓。所以,孩子随父姓只是多年来的约定俗成或传统,并非法律规定。孩子究竟跟谁姓,只能父母双方协商。
  
  双姓制——反对观点
  
  专家赞同双姓制,这让人难以理解。如果说“李杨”、“周陈”等组合姓氏社会可以接受,那么不说远了,到“独三代”、 “独四代”时,以这些组合复姓为基础再组合的复复姓、复复复姓,会让中国人的名字变得有多长?不敢想象“李杨周陈”组合成一个新姓氏时,社会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姓什么、跟谁姓,在中国已探索实践了好几千年,民问也有约定俗成之规矩。虽然独生子女的出现,客观上给这种约定俗成提出了新问题,让姓氏突然成为被争夺的“尤物”,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尊重传统、随大流,以家庭感情为重,协商确定跟父母之一姓为妥。绝不是双方互不妥协,直至用折中的方式生造出诸多“复姓”来。尽管不知道专家出于何种认识赞成这一做法,尽管姓氏跟“家族传承”的确有一点关系,但姓氏绝对不会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让人们更封闭。在一个日渐开化的社会里,组合姓氏的发展壮大的土壤其实是不存在,专家所谓的建立在同情基础上的善意,其实也不是在支高招,而是一种想当然、不负责任的歪点子,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