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家庭因素差异的实证研究

2010-12-31 21:06钟贞山
职教论坛 2010年2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效能决策

□钟贞山 梅 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过去的国家实行“统包统分”机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自主择业成为毕业生的首要任务。尽管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但工作内容还大多集中在强调职业规划重要性、国家就业政策的宣讲、求职技巧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性心理问题的干预和辅导等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此外,这些就业指导课程大多为面对特定年级和部分学生群体的选修课,受益学生面也极其有限。这些举措虽然对高职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都仅仅是对已经存在问题所采取的被动和表面的解决方式而已。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职业决策过程中,职业决策时的自我效能是影响其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2]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其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而大学毕业生在职业决策时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大学生对自己求职成功和胜任工作岗位等方面的低自我效能感所造成的。[3]在职业决策过程中,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通常比自我效能水平低的人为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更高,坚持性更强,成功做出职业决策的机会也越大。[4]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理论研究还很少,且多数仅限于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方法的验证和调查结果的描述等,[5]对于如何具体运用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实践中的研究还比较希见。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和指导更是少之又少。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在江西省抽取6所高校(包括:省属综合性大学南昌大学、省属师范类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原部属财经类院校江西财经大学、民办院校蓝天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等)的600名大二及大三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被试学生分布在六所大学的相关专业。发放问卷时对性别、年级等维度进行了平衡,使取样尽量符合实际分布情况。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实际收回541份,回收率为90.2%,男生303人,占56%,女生235人,占43.4%。经统计,大二学生337人,占63%,大三学生198人,占37%。

(二)研究问卷信息的采集和编制

本研究的原始预测问卷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的龙立荣老师提供的2001年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6][7]为了让问卷内容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对问卷还作了进一步的项目修改,为此,我们随机选择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50名学毕业生同学进行了原始问卷的预测。预测的主要内容是征询他们对问卷内容的意见,并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量表由评价自己、职业信息、职业目标、职业规划、职业决策五个维度组成,最后确定了由35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量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管理和分析由研究者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以及LISREL8.7完成。

三、结果分析

(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假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五因素的构想,而替代的供比较的假设是单因素假设。为了衡量这两种假设与数据的符合度,本研究将我们假设的五因素构想与单因素构想进行了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五因素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最 佳 ,RMSEA、SRMR 低 于 0.05,GFI、NNFI、CFI、IFI都高于0.90,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小于3,而单因素对于数据的拟合很差,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临界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因素模型得到验证。

表1 职业决策自信心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35个项目,N=541)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从表2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0以上,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评价自己、职业信息、职业目标、职业规划、职业决策五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的描述统计与信度分析(N=541)

(三)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表3 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表

表4 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家庭所在地的差异表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职业信息这一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其他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性差异(如表 3)。

(四)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家庭所在地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生源地差异,发现来自农村、县城、城市、边远山区等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个维度上都没有差异(如表4)。

(五)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父母收入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发现,随着父母收入的差异,大学生在评价自己、职业信息两个因素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父母月收入在3200-5000元的大学生职业信息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父母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大学生,其余则未发现显著差异(如表5)。

(六)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父母职业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随着父母职业的不同,大学生在评价自己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自信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如表6)。

表5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父母收入的差异表

(父母收入 1表示 800元或以下,2表示 800-1600元,3表示 1600-2400元,4表示 2400-3200元,5表示 3200-5000元,6表示5000元以上。)

表6 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父母职业的差异表

(父母职业1表示公务员,2表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表示教师,4表示各类经理人员,5表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表示专业技术人员,7表示个体工商人员,8表示商业服务人员,9表示私营企业主,10表示产业工人,11表示离退休——含无业、失业、半失业,12表示农、林、牧、渔、民,13表示其他。)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整体评价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整体水平不高。从表1的数据结果中我们可知,量表中5个维度的每个项目的均分都介于2分与3分之间,这意味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平均水平介于“有一点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程度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时都没有达到“比较有信心”的水平,这说明大部分人还存在自信心不足,也就是自我效能不高的问题,可见,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只体现在某些维度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收入水平与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水平上表现出差异,而性别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上差异不明显。存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的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也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因素或维度上。例如,大三学生与大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信息、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以及职业决策四个维度上,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职业信息这一维度上等等。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的研究分析

从表3数据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在职业信息这一维度上的自我效能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一研究结果正好与认为独生子女的依赖性强、各方面能力都较非独生子女更弱的传统观念恰恰相反。

独生子女们在生活上可能存在着依赖性强等问题,从个性形成的角度来看,独生子女们通常成长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环境中,自小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使他们相对非独生子女们而言,在思想上更具有独立性,同时也更懂得要如何获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因此,在面临职业决策时,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多渠道地去获取更多相关的职业信息,使其体现在职业信息上的自我效能更强。

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通常习惯任何事都靠自己,自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上凡事不喜欢或者说不习惯求得别人的帮助的习惯,反倒制约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过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获得自己要得到的信息,甚至忽略了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来获得支持的力量。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父母收入差异的研究分析

从表5数据中可以看出,父母月收入在3200-5000元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与职业信息两个维度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父母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大学生,这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情况也是相符的,用流行的俗话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母的收入和地位对孩子前途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来自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小生活环境较好,容易产生优越感,而长久的自我感觉良好会使他们更自信,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所在以及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职业等。同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除了生物上的遗传、文化上的继承外,更重要的体现在父母的教育理念上,体现在对孩子教育投资的取舍、数量和教育投资的借贷能力上。因为有较高收入的家庭有能力在子女的培养上倾注更多的投资,从而使子女自小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培养与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子女拥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而收入较高家庭中父母的本身的能力及其人际关系,也可帮助子女在择业时获得更多的职业信息、拥有更多的就业渠道。

而对于父母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来说,第一,父母的收入、地位不高极有可能会使他们当与别人相比时产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是造成自我评价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这将使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也难以非常自信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第二,家庭条件较窘迫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极可能把自己的兴趣抛在一边,而把职业的报酬、保障条件等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考虑;第三,职业决策过程中家庭能提供的资源和渠道是有限的,同时进行职业信息的收集需要一定的开销,这些也会使他们感受到经济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他们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水平。

[1]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

[2]周甦,徐海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3]曹宁宁,宋丽贞,朱冬林.高校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4]王桢,时勘,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5]李广乾.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6]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

[7]彭永新,龙立荣.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3).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效能决策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