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薇薇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4)
2005年12月,国务院在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已经经历了四年的发展与变革:从2006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到2007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至2008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直到2009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反映出我们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策的不断深入与改变。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文化遗产既是延续和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基因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始于1980年4月郑州市革委会颁发的《关于加强郑州商代城址保护工作的通告》。1984年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在郑州市编委的同意下设立,6名工作人员成为保护商城的第一批专业人员,开始了郑州商城遗址的初期保护工作。1990年,在经历了6年的摸爬滚打与实践经验相对成熟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开始思考、研究商城遗址保护的新路子。此时,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还保持在少数专业人员的个别保护中,对于公众而言,“商城遗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郑州商城保护利用的整体规划,并为商城保护利用前期工程拨款10万元,开始了郑州商城保护的新篇章。1992年到2000年的8年间,郑州商城遗址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拆迁改造商城遗址重点保护区内违章建筑200 间,共9700多平方米,清除积存垃圾2000 余立方米,治理城墙外长达270米的污水沟,完成商都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并正式开工建设了占地22600平方米的商都文化广场,完成城墙周边的园林绿化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同时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开始重点关注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与保护范围,公众此时对商城遗址略有所知。
从2001年开始,国家文物局、郑州市政府开始全面建设和关注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工作,2003年清华大学开始为郑州商城遗址设计规划“郑州商代遗址博物苑”。在随后至今的时间里,《人民日报》、《郑州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郑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对郑州商城遗址给予报道,国家文物局、郑州市政府各组成部门、中国古都协会等相继召开会议和研讨会,讨论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众多公众活动,如圣火传递、青少年活动的启动仪式、爱国主义宣传展览等在郑州商城遗址广场举行。此时,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进入新阶段,公众主动保护意识增强,危害城墙的事件大大减少,公众开始主动制止损坏城墙的行为,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义务保护商城遗址的保护员,他们有老人、有孩子,有律师,有公司职员,郑州商城遗址周边开始成为公众进行社区宣传、文化展览和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郑州城隍庙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史原因,从1982年开始,才由文博人员接手郑州城隍庙,开始了郑州城隍庙的保护维修历程。1982年到2004年,郑州城隍庙经历了土木维修工程、拜厦的油漆彩画工程、中院和前院的东西厢房建设、戏楼和大殿之间的十二生肖建设、戏楼的翻修与油漆彩画及郑州城隍庙的用电、音响、灯光、消防和夜景照明系统的更新。通过20多年的努力,郑州城隍庙开始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公众耳熟能详的文化基地。
豫剧、曲剧、京剧、越调等曲艺演唱;盘鼓、腰鼓、高跷、唢呐、皮影、杂技、猴戏、斗鸡、杂耍等民间绝活;剪纸、烙画、指画、绘画、吹糖人、捏面人、编绣球、梅花纂字、泥泥狗泥塑创作、桃符、骨符、葫芦刻字等民间工艺;中国汴绣展、中国钧瓷展、中国汝瓷展、郑州民间剪纸艺术展、河南省著名书画家作品展、河南省舞台美术家作品展等工艺展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郑州乃至河南的中原文化,许多濒临灭绝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城隍庙中一一得到了展现,引起现代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关注。郑州城隍庙开始从简单的维修保护,成为了一个传播民俗文化的胜地。
1999年,郑州城隍庙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为河南省文博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郑州城隍庙对外免费开放。等等的一系列措施,让郑州城隍庙的明清建筑历史价值,浓厚的文化历史氛围,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等得以展现在大众面前,每年的春节民俗文化庙会、传统文化庙会让大众充分享受到中国传统民俗的乐趣与博大,真正使民俗文化走向大众生活。
郑州文庙在1981年以前,由郑州电力学校,郑州市无线电厂、郑州轴承厂使用。在1981年秋,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的文物工作者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与请示下,由市政府协调解决了文庙的归属问题,文庙开始回归文物工作者的保护之中。1995年,郑州市政府成立“三景一线”指挥部,郑州文庙保护事宜得到进一步的确定。
1996年,河南电影制片厂电影《郑成功》摄制组到郑州文庙进行拍摄,也充分考虑到郑州文庙的古建筑价值与拍摄价值,郑州文庙开始走向媒体的镜头面前。
从2000年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等领导视察郑州文庙,进一步加快了郑州文庙的保护维修和恢复建设工作。2004年是郑州文庙回复建设的关键性的一年,文庙规划设计论证会中,与会专家与领导《郑州文庙恢复建设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意见,并建议做出文庙周边环境和建筑风格控制规划。2006年,郑州文庙以崭新的姿态免费对外开放。
2006年的郑州文庙更多的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祭孔大典、圣火传递仪式、文庙新年撞钟活动、国际旅游小姐到郑州文庙采风活动、台湾教授王财贵在郑州文庙讲授国学教育活动以及郑州文庙恢复“前庙后学”等一系列措施,让公众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的文化基地。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所辖的三处文化遗产,无一不反映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与步伐,让人人都来保护文化遗产,让人人都可以享受到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的里程碑。2008年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后,中国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遗产开始了免费时代,吹响了中国文化遗产大众化的号角,中国开始进入全民保护与共享文化遗产的时代,掀起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潮。
[1]张建世.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西部大开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2]王允武.西部开发,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文化资源法律保护[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