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社华 刘 晖
(1、山东天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山东 济宁 276000 2、山东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 临沂 276003)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有:
1.1 原因分析: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1.2 防治措施
1.2.1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要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
1.2.2 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或片石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护筒内泥浆面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2.1 原因分析: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外水头差不多。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均会引起孔壁坍陷。
2.2 防治措施
2.2.1 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加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泥浆,保证泥浆的比重、粘度和胶体率,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2.2.2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h,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缩孔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3.1 原因分析。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
3.2 防治措施。应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孔,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没有特殊原因,钢筋笼安装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时,经常发生导管堵塞,问题虽小,但麻烦很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a.初灌塞管的原因:砼坍落度过小、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隔水栓堵管等原因使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塞管。
b.中期导管堵塞原因:多因灌注时间过长,表层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或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堵管。
4.2.1 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匹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
4.2.2 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坍落度的控制;水下砼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不应大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水下砼宜掺外加剂。
4.2.3 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压力的1.3倍。
4.2.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顶口应设置排气孔,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a.钢筋笼顶部未加支撑或支撑未固定牢固;b.混凝土面达到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埋深过浅,浇注速度过快,使砼对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重力所引起;c.由于混凝土灌注超过钢筋笼底口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砼从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5.2.1 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5.2.2 导管埋深的影响:混凝土灌注快到钢筋笼底部时,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有人认为导管埋深离导管越远对导管的冲力越小,但在实践施工中发现埋深越小笼子越不容易上浮)。
5.2.3 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缓慢放料减少对钢筋笼的冲力,直到埋住钢筋笼并且导管口也在钢筋笼内时才可加大放料速度。
5.2.4 当钢筋笼出现上浮时,立即停止灌注砼,利用护筒、漏斗和钻机等其他设备对其进行控制,控制住后,放慢速度继续浇注。对于钢筋笼上浮在1倍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按照断桩进行处理。
桩体混凝土不连续,中间被泥浆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a.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速度过快,使得导管露出砼面,或因停电、待料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砼桩上下分开的现象;b.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长,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而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冲破表层而上升,因而也会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c.在施工中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d.导管发生埋管或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提升导管时碰撞钢筋笼,使孔壁土体混入混凝土中。
6.2.1 在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6.2.2 成孔后,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
6.2.3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2.4 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6.2.5 控制灌注进度,应在砼初凝前灌注完毕。发生堵导管时现象时严禁将导管拨离混凝土面浇注,以免混凝土夹层。配合吸泥机、空压机,做好处理导管堵塞的准备。
从以上常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以看出:灌注桩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若有质量事故出现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
[1]中国钻孔灌注桩新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