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海
(浙江省海宁市林业果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农田防护林是我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森林所固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外,在抗击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防灾减灾的特殊作用。通过调研,全市现有农田林网面积15000多亩,这些林网林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管护,农田林带林网缺株断带、病虫危害现象严重,林带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防护作用下降。
(2)认识问题。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和部门对农田防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关系中未能充分认识农田防林建设的重要性,致使农田防护林局部地方出现林带林网只减不增的现象。
(3)用地问题。我市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大多为基本农田,成为制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的主要矛盾,树木遮荫影响农作物生长,防护林带种植难度大。
(4)资金问题。目前我市对农田林带林网的养护没有资金投入,致使重种轻管现象突出,林带建成后,养护管理没有及时跟上,造成林网成活率和保成率普遍较低,有的地方过了一个夏天后,没有一株树,正如俗话所说:“年年种树老地方”。经测算,我市农田林带林网的管护费用每亩投入在100元左右。
(5)质量问题。我市沿海农田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近几年来各地都以香樟为主;林分质量差等问题,林带林网不完整,缺株断带较多,影响生态、防护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几年营造的防护林因尚未成林,还未起到明显的防护作用,管护任务很重。现有林带宽度不够,建设标准低,没有形成网络结构,树种单一,林分质量差,防护能力有限,难以承担抵御强台风等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管理组织网络。
在组织领导上,采取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镇村两级均成立了林业管护工作领导小组。镇以分管镇长负责,林业辅导员为主;村级是村长负总责,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一名“护林员”,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合得力的林业管护体系,有力地促进其他工程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创新林业养护管理机制。
因地制宜选择养护形式,分别采用专人管护、林权到户或专业养护公司等形式,并实行公开竞标,规范运作。
(3)建管同步进行
为了使林网管护工作一步到位,在林网建设前就招聘管护人员。让管护责任人从栽植就参与到其中,便于加强对苗木质量的监督,确保林网工程质量优良。
(4)资金筹措。农田林网建设是公益性事业,建立财政补助政策,实行市、镇、村三级负担,管护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
(5)落实人员,明确责任
由市农业经济局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抚育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范围、内容、职责、管护费和奖惩措施。市农经局林业站和各镇、街道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各镇、街道与各村签订分村抚育管护责任书,由各村落实专职管护人员1-2名,并与其签订抚育管护合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农村绿化管护列入各村工作目标考核。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海宁市农田林网养护养护管理办法》,明确责任指标和奖惩措施,实行一栽就养,一养到底,以保证农田防护林网造一片,活一片,成材一片。保护农田林带林网建设成果,建立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