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2010-12-31 23:22李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期
关键词:现象模板裂缝

李强

(丹东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丹东 118000)

1 混凝土表面产生的缺陷

1.1 麻面

1.1.1 现象:混凝土构件表面上显现无数的小凹坑麻点和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暴露现象。

1.1.2 产生原因:施工现场使用的大部分是旧模板,模板表面粗糙,模板上的杂物未清理干净,木模板湿润不够,钢模板涂刷隔离剂不均匀,漏刷或失效,安装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的。

1.1.3 防治办法:1)支模前必须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沙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必须浇水湿润,按装好模板的板缝必须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正。再抹砂浆前,用钢丝刷或加压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

1.2 露筋

1.2.1 现象: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

1.2.2 产生原因: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够所产生的。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等木模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1.2.3 防治办法;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钢筋必须放置砂浆垫块,模板应浇水并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碰撞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露筋浇刷干净,抹1:2或1:2.5水泥砂浆,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混凝土填塞压实。

1.3 蜂窝

1.3.1 现象:混凝土中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1.3.2 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匀,时间不足,或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

1.3.3 防治办法:1)认真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车车过磅计量,并要准确,保证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米应设吊筒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或超长时间振捣。

1.4 孔洞

1.4.1 现象: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空隙,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

1.4.2 产生原因: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子和水泥分离而产生,另外混凝土受冻、泥块杂物掺入等等。

1.4.3 防治办法:1)钢筋秘籍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对掉入模板及混凝土内的泥块、工具等杂物要及时清理。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凿掉,用压力水冲洗再用高强度的细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实。

1.5 缝隙及夹层

1.5.1 现象;将结构分离成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

1.5.2 产生原因: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1.5.3 防治办法:1)认真按设计,施工规范留置施工缝及变形缝,接缝处必须清除干净。2)缝隙和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实,缝隙和夹层较深处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

1.6 缺棱掉角

1.6.1 现象: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

1.6.2 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从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损坏。2)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造成棱角损坏。

1.6.3 防治办法:1)木模版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的强度,施工中防止碰掉混凝土的棱角,注意操作。保护好混凝土的棱角。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部分凿掉,清洗后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2 混凝土外形规格和构件位移的缺陷

2.1 表面不平整

2.1.1 现象:混凝土板厚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

2.1.2 产生原因:1)振捣方式和表面处理不当,以及模板变形后引起的。2)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强度就上人操作使板面出现印迹。

2.1.3 防治办法:1)严格按施工操作规范施工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标志,用抹子找平压实,终凝后浇水养护。2)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在浇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2.2 变形

2.2.1 现象:是指柱、墙、梁等混凝土外形竖向变形和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2.2.2 产生原因:1)模板安装和支撑不好,或模板本身的强度和刚度不够,引起混凝土变形。2)混凝土浇筑时不按操作规程分层下料,也会造成跑模或较大的变形。

2.2.3 防治办法:1)模板的支承必须进行计算,并按设计方案进行支承模板,使安装好的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按操作规程下料,严禁振捣棒振动模板,并在一个位置长时间振捣。

2.3 构件位移

2.3.1 现象:指基础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位移,墙柱梁轴线的位移,以及埋件等的位移超过允许偏差。

2.3.2 产生原因:模板及预埋件的支撑和固定不牢固,以至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放线误差过大,没有及时校正,核对或调整等。

2.3.3 防治办法:1)保证模板和预埋件的位置准确并牢固,有专人负责专人看管,在浇筑前进行核验后方可继续施工 。2)放线的误差应坚决避免。

3 混凝土的内在缺陷

3.1 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3.2 产生原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现场浇捣和养护。

3.3 防治办法:1)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按实验室出的配比进行现场试配调整。并保证现场计量准确,车车过磅。2)搅拌时必须按石子-水泥-砂的顺序进行投料,并保证搅拌时间3~5分钟左右。3)浇捣按施工操作规程施工。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非常重要。浇水是一种方法,还可以加养护剂等,必须坚持不能无规律。5)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方法。

4 混凝土裂缝

4.1 干缩裂缝

4.1.1 现象:混凝土表面性宽度在0.05~0.2mm之间,是无规律性的裂缝。

4.1.2 产生原因: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的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混凝土表面开裂。

4.2 温度裂缝

现象: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裂缝宽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宽夏窄。并且裂缝的走向无规律。

产生原因: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较大引起的。

4.3 不均匀沉降裂缝

现象:裂缝是在混凝土表面一般与地面45~90°方面发展,裂缝宽度与荷载的大小有较大的关系,而且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

产生原因:1)由于结构和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混凝土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2)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的拆模也常引起不均匀沉陷裂缝。

4.4 裂缝的防治办法

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冬季注意覆盖,防止受冻。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凿成深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型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然后再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2~3层涂抹,并开实抹光。当表面裂缝较深,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加以冲洗,用水泥浆抹补。

以上为混凝土质量通病,现象,产生原因及防治办法。仅供施工人员参考。

[1]梁宏伟.常见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10.

[2]李宇超.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9-12-01.

猜你喜欢
现象模板裂缝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地球的裂缝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