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航海学会秘书长
桑史良
在上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航运对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航运就没有上海。和上海航运业有血脉关系的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对推动上海社会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浦江上船舶、码头等企业欣欣向荣,其快速发展对上海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起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海的进步是与黄浦江繁荣紧密相连的。进入21世纪后,上海航运业依然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港口吞吐量名列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二,浦东机场航空货邮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上海港口的发展并没有带动黄浦江的腾飞。相反随着船舶大型化、货物集装箱化的趋势,黄浦江受航道条件的制约,发展停滞不前。
2008年9月18日8:00始至2008年10月3日8:00止,我们连续15天24小时昼夜不间断地对通过董家渡水域的进出口船舶进行了观察与记录,汇总统计后的数据表明:通过董家渡水域进出口的船舶(不论大小),每昼夜总数在1200~1600艘次,昼夜进、出口艘次大致相同。经过此水域的主要船舶类型有:1. 去上游码头的重载大型煤炭船,2. 去上游各船厂修理或修毕后出口的大型船舶(有些船舶长度超过200米,3. 去上游工厂码头的油轮与化学危险品船舶,4. 载重量在300~3000吨的内河黄沙建材船舶,5. 大型顶推拖轮船队,6. 通过黄浦江运往江、浙、皖等地的煤炭小型驳船,7. 港内小型旅游船舶。
从上述现场调查研究表明: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港口主要作业区,地位正在逐步弱化。目前黄浦江航道上主要是建筑材料运输船在唱主角,未来黄浦江航道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还没有成熟的方案,作为一名航运专业工作者非常着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早重视上述问题,尽快组织协调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利用黄浦江航运资源,来改善和缓解环境、道路交通的压力。
最近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促进内河航运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海市也召开了“首次”由市委、市政府主持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这不是简单的“首次”,而是上海希望率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新进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现在来探讨黄浦江航运发展方向和定位,既符合中央提出的发展方向,又有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深化上海航运体制改革,来改变过去上海习惯的发展经济思维方式;通过对黄浦江航运科学规划,来带动上海内河航运快速发展;通过对运输方式统筹协调,来改变目前集疏运体系中,运输方式过分依赖道路交通的局面。大力发展以黄浦江为主干、上海内河为脉络的绿色航运,力争上海率先实现内河航运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新突破,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做贡献。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航海学会,向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