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娟, 吴 洁
(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0016)
当今我国物流人才紧缺,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人才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而高校的物流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丰富的前沿理论知识的高级物流人才。
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传授、案例式教学、参观实习等,对于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还很少。而物流管理专业课本所涉及的内容表面上看会比较抽象枯燥,虽然这些内容本来就是实实在在的正在企业里进行的操作或使用的方法,但是如果纯粹采用教师传授,往往会令未曾进入社会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而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厌倦,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强,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参观实习很大程度上只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使实践转化为理论知识,如何将转化的知识向更高层次的理论深化,如何全方位提高学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这就需要实施研讨式教学法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流相关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此后,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研讨式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具体操作分为五步进行,即“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指导选题”是教师先讲清全课程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教学示范,再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选取研讨课题,然后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研讨;“独立探索”是学生自己带着课题去审阅文献,阅读资料,撰写讲稿,这是学生个体课外的研讨;“小组交流”是以研讨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独立研究的心得,开展讨论,这是课内交互式研讨;“大班讲评”是各组推出的优秀者在全班以讲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听课评课,这是课内集中式的研讨;“总结提高”是通过学生撰写评学议教文章将认识进一步深化,这是全体同学研讨的升华。
物流管理专业在组织实施研讨式教学法之前,一般来说可先用6~8个学时(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总学时一般为30~40学时)讲授课程基础知识,其主要目的是:首先,让学生准确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一般来讲会贯穿于整本书,所以必须讲深讲透,因为它是我们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在讲授中,要注意不是简单地诠释这些概念,而是将这些基本概念与物流、供应链领域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分析,通过点线面的结合进一步拓展新的教学内容,使问题的研究分析更深入,教学内容更丰富。例如在物流相关理论时,可联系2008年的雪灾救援、抗震救灾、奥运等活动中的物流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自行解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明确课程的研究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全面把握课程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同时公布课程教学计划和改革方案,并向学生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为研讨式教学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基础工作做好以后,就可以进入正式的研讨式教学进程。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将研讨式教学分为五个步骤:
将班上同学按5-8人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全班由学习委员和各小组的组长组成中心小组,负责各课题小组之间以及课题小组和教师之间的联络、协调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1)选题原则。一是题目必须明确具体,富于思想性,紧扣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的;二是题目要有新意、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题目不仅要贴近物流管理的实践,而且要符合近期出现的题材,增加学生的兴趣性及新鲜感;三是题目要难易适度,有机动效应。为此,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计一些方向性的供参考的讨论课题,如物流服务管理、采购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内容。
(2)课题确立。每个课题小组可在教师所出的参考课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题目,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感兴趣的题目。教师要对同学的选题进行适当的调整、指导,力求符合选题原则,并覆盖绝大部分教学内容。
小组各成员间进行合理分工,集体协作,大课题中再细分为若干子课题,每一位成员围绕自己所负责的子课题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到图书馆、网上去查找有关课题的索引、阅读论文、著作和文献资料,消化吸收、分析综合。每个小组各成员间定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直至完成4 000字左右的论文。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论文的意义、独到见解、主要观点和重要的参考文献。学生汇报结束后,由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中心小组成员和教师组成)针对小组论文中的疑点、难点和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自由提问。
考核委员会根据每一小组的论文质量和其代表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这一分数就作为该小组成员课程的平时成绩,其中讲稿占40%,组内报告、讨论占20%,讲课或评课占20%,学习态度及回答问题情况共占20%),再由教师代表考核委员会对每一小组的论文进行点评。这一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发散性的,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青年学生特有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需要教师作“画龙点睛”的总结点评。总结的内容,一是对答辩时论文汇报及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充分肯定成绩;二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逻辑层次进行归纳提炼;三是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恰如其分地指出。这种针对性强,有一定深度的总结讲评,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以及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照上述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其中一门专业课——《现代物流概论》实施了研讨式教学方法。以下是研讨式教学法在《现代物流概论》中实践的大致情况:
(1)该课程共30学时,在开课的前6个学时,主要对物流、物流系统、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3PL、物流标准化等概念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实际简述了“5.12”大地震后的物流状况,让学生对现代物流概论有了大体的认识。
(2)讲解完基本概念后列举了10个题目,分别是:“物流服务管理”、“物流质量管理”、“3PL”、“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标准化”。
(3)随后将班上45个学生分为了9个小组,让他们在10个题目中自由选题,选题完成后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了微调,以更好地适应课程的设置,微调后除“物流标准化”外,9个小组分别负责其余9个题目。
(4)指导学生可通过案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如配送管理,可收集一些先进企业实施配送管理的实例,结合书本理论,对其进行总结,最后升华为自己的理论,形成论文。
(5)一共用了18个学时进行大班讨论,气氛很活跃。比如在第三组讲到“3PL”在某企业实施的案例与理论时,就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3PL在某企业的实施不具有可行性。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反方提出了“请3PL来做成本高、小企业承受不了、像沃尔玛等这样的大企业都是在自己做配送中心”等论点,正方提出了“自己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将不擅长的交给别的专业公司来做成本会更低”等观点。经过一番激励探讨,再加上教师的理论引导,最后反方基本认同正方的观点。
(6)大班讨论后最后用了2学时总结点评;用了2学时让同学自己谈感想,85%的同学表示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满意,觉得这是向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最后剩余2学时用于补充同学没有涉及到的“物流标准化”的知识点。
研讨法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和谐性原则。它要求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始终处于稳定的自主地位,发掘创造的潜力,施展才华,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探讨的价值;它要求教师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量力而行的循序渐进性教学,达到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同步共进。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模式,创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教学的民主化,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
[1]宋挺. 《电力营销》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9(1):49-51.
[2]葛忆翔.英语语法互动研讨式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86-188.
[3]姚春莹.浅谈教师在“研讨式”教学中的角色转变[J].科技资讯,2008(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