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学结合,校企(团)合作,服务文化民生
——对“江苏小京班”办学之路的理性思考

2010-12-30 15:30:12王兵
剧影月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江苏江苏省校企

■王兵

江苏省戏剧学校“江苏小京班”——明日京剧之星人才培养项目在省文化厅章剑华厅长的倡导与亲切关心下,于2006年9月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四年时间。四年间,中央老领导、老首长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关心并观看“江苏小京班”学生演出;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江苏小京班”的各种活动。为何“江苏小京班”能受到社会关注?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这组凝聚着省戏剧学校师生智慧与汗水的数据:

2007年“江苏小京班”全体学生与校艺术团一起,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综艺节目《水乡记忆》惠民演出等重大演出10余场;同年,“江苏小京班”被授予南京市三创优秀集体称号。2007年至2008年,“江苏小京班”共有四位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称号。2008年,“江苏小京班”全体学生与校艺术团一起参加《真情与正义》江苏省法律援助大型文艺晚会等多场重大演出;部分学生与舞蹈专业部分学生参加全省艺术学校舞蹈戏剧专业学生技能比赛,获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还参加江苏京昆艺术团,赴德国杜塞尔多夫、汉堡、波恩、慕尼黑、柏林等五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江苏小京班”全体学生参加了第31届世界戏剧节开幕式演出;还参加了“梅兰芳艺术节”演出活动;“江苏小京班”所在的戏曲专业第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09年,“江苏小京班”三位学生入选“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决赛名单;作为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的主体阵容,“江苏小京班”赴港澳演出;作为全省国庆六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之一的《蓓蕾初绽——“江苏小京班”经典传统折子戏专场》分别在南京的江南剧场和紫金大戏院上演。2010年8月,“江苏小京班”五个剧目《扈家庄》、《盗仙草》、《击鼓骂曹》、《金钱豹》和《界牌关》入围CCTV全国艺术院校京剧专业学生电视大赛复赛,目前在进行紧张的赛前集训。

不难看出:“江苏小京班”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中心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并在服务与实践中得到提高,演学结合,成绩优异。笔者认为,“江苏小京班”的成功举办,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彰显了艺术职业学校应有的办学特色。“舞台即课堂”,是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表现在“江苏小京班”的教学模式上,主要就是以戏带功,以功促戏,围绕舞台,培养人才。例如:京剧《嘉兴府》是一出优秀的传统大武戏,根据剧情,设计有各种武功技巧。为了强化学生形、毯、把、挡子等基功训练,为以后排演各种武戏夯实基础,“江苏小京班”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利用晚自习时间,突击排练并在省里公演了这出名剧,得到有关领导、专家和同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二是拓宽了艺术职业学校“校企(团)合作”的办学之路。在省文化厅主要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江苏省戏剧学校成立了校艺术团(与教学实践科合署办公),为包括“江苏小京班”在内的各表演艺术专业师生的艺术实践,搭建了有益的平台。如:2009年6月,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以“江苏小京班”23位学生和天津艺术职业学院7位学生为演员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还赴澳门和香港举行京剧晚会专场演出,两地观众反响热烈,演出场场满座,精彩的演出博得一阵阵的喝彩,港、澳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宣传少年京剧艺术团的演出盛况。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记者随团全程报道。香港东区议会还向艺术团赠送了“技艺精湛”的锦旗。

三是为艺术职业学校有效服务文化民生探索了新的途径。四年来,“江苏小京班”围绕我省中心工作,参加了许多重大演出和社会实践演出活动,为江苏“两个率先”和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贡献。2008年3月22日晚,由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和江苏省广电总台主办,江苏省戏剧学校舞蹈科、戏曲科师生参演的“真情与正义”江苏省法律援助大型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整台晚会真挚感人,赢得观看演出的省、市领导及各大型企业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省戏校师生为这台晚会的创作与排练准备了近三个月时间,其中“江苏小京班”的节目是临时决定要参加演出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老师和同学们克服种种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到创作排练中。最终,所有参加演出的舞蹈和京剧专业同学们的表现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为省戏校赢得了荣誉!“江苏小京班”参加过类似的文化惠民演出还有许多,许多……

“江苏小京班”办班已有四年。笔者认为:要继续办好“江苏小京班”以及其他艺术表演专业,必须继续坚持走“演学结合,校企(团)合作,服务文化民生”的办学之路,同时要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

(一)坚持演学结合。刚刚颁布的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为群认为: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的指导下,为培养目标而对培养过程采用的标准构造样式,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征,而其外延,应视为整个培养过程,其要素主要有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运作策略、教学组织及评估方式等,笔者比较认可。但笔者同时认为:对于戏曲表演等各类艺术表演专业学生来说,演出实践就是他们的工作,演与学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某一阶段时间学生参加工作的“阶段式”结合,而应该是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内容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主干课程标准、专兼教师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团)双方考评、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和职业道德养成及核心职业技能形成组成的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二)坚持校企(团)合作。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指出:“《目录》强调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于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加强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专业建设;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努力构建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笔者认为:校企(团)合作,是艺术职业教育各专业实现上述五个对接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

“江苏小京班”在建立校企(团)合作的教学体系,请企事业文艺单位派出专家和艺术生产一线骨干参与校内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或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学、讲座,直接参与课程教学等方面已积累许多成功的经验,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但是,校企(团)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运行机制。建议“江苏小京班”在第六年毕业实习期,采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由学校与实习院团共同设计、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多次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使毕业实习成为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预期效果。

(三)坚持服务文化民生。文化民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新民晚报·闵行新闻》总编辑朱鸿召博士认为:判断文化民生的标准应该是一整套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又可分解为六个项目,即:文化资源整合力、文化景观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价值转化力、文化含量渗透力、多元文化创造力。笔者认为:“江苏小京班”服务文化民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这是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的优良传统。仅以江苏省戏剧学校为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校就经常组织高年级学生送戏到工矿、部队和农村,为广大工农兵服务,曾采取学校办剧团的方式,组织学生到苏中、苏北进行巡回演出,赢得广泛的社会好评。2000年以来,省戏校师生先后参加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式、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海APEC会议欢迎晚会、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第十届全运会开、闭幕式、第31届世界戏剧节开幕式等诸多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的赞扬。学校还坚持参加省委省政府每年组织的“三下乡”慰问演出,多次参加省、市“春晚”演出和社区义演,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声誉。有“为”就有“位”,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中,学校不断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第二,这是文化艺术专业师生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目标以后,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人民群众文化选择的权利、文化消费的权利和文化休闲的权利,努力提供更多亲民惠民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文化机遇,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便捷和美好,浸润在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熏陶之中。今年初,江苏省文化厅提出“文化民生”建设理念,并设计打造“文化民生文艺巡演”这一实践载体,组织一批富有时代特色、题材新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将持续送到基层,服务百姓。作为准文艺工作者,“江苏小京班”的学生们如能参加到“文化民生文艺巡演”系列活动当中,对他们牢固树立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时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做好投身艺术表演职业生涯的准备不无益处。

第三,这是弘扬优秀文化、抵制低俗文化的有效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讲话中,强调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笔者认为:作为以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己任的江苏省戏剧学校,面对弘扬高雅文化,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的重大任务,我们责无旁贷;“江苏小京班”的师生完全可以在服务文化民生的演出活动中,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旗,充分展示教学成果,用舞台艺术精品抵制低俗,唱响主旋律,一显身手,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江苏江苏省校企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年鉴(2021年0期)2021-03-09 05:19:44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江苏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9-01-10 05:32:22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