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预测中国奇迹的未来,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中国经济是非常有“特色”的,其变迁有着深刻的制度依赖特征,往往为局外人所难以把握。
吴敬琏先生无疑是最适合引领我们拨云见日、洞察中国经济的人选。他所著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是读懂中国经济的首选读物。笔者在中欧读EMBA课程时,吴敬琏教授开设了《中国经济》课程,即采用此书为教材,深受学员好评。吴敬琏不仅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改革的深度参与者,在20世JrQEh57yTgsZJhOV0w9UWQ==纪80年代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设计,也是历次关于改革的大讨论中的关键角色。吴敬琏对中国经济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深刻和敏锐的见解,这是一般的经济类教科书所难以企及的境界。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历史的视角诠释中国经济。吴敬琏教授娓娓道来,从计划经济到双轨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清晰地梳理出了改革的脉络,并对改革方案、改革方向、改革路线的历次大讨论有着到位的描述,帮助读者从大历史的层次理解中国的改革。
作为“吴市场”,吴敬琏教授自然对民营企业情有独钟,但也指出多级法人制和家族企业制是民营企业成长道路上必须警惕的两个拦路虎,并告诫说结交官府不是企业家立业之本。
吴敬琏教授是《比较》杂志主编,亦是比较制度分析的大力推动者。在本书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制度重于技术,其观点发人深思,这一观点对长期深入人心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纠偏。
吴敬琏教授是提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旗手,他认为中国长期经济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粗放的增长模式。这一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才能转变增长模式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读完此书,诸多困惑将得到解答。
真正的经济学家必须有一颗关怀社会的心,吴敬琏教授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的良心”亦正源于此。他指出,保持社会公正是转型时期的一个尖锐问题,改革的不到位加剧了腐败现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甚至有可能滑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沼。出路唯有建立法治的市场化经济,而政府自身的改革更是关键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