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运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学习数学的过程,同样也是在不断修正不足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成熟的.“犯错”是普遍的、必然的,那么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正面的灌输未必有效果,而通过学生自我尝试,哪怕走弯路,甚至犯错,最后体会到的将是更深入的、更具体验性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可以这样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所谓“试误”,就是尝试错误.指有选择性地对某些知识,不是直接传授,而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最后得到正确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猜想、探究、体验、感受等过程中,暴露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历经的挫折,破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启迪学生的思维,教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促成思考方法不断优化,使学生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通过“试误”,一方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有时错误比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正如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所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方法”.因此,通过暴露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可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从而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当然,“试误”不是鼓励和诱导学生重蹈覆辙,而是力图通过“试误”这种“催化剂”来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