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要素是会计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会计等式则是打开会计学理论大厦的钥匙:全方位、多角度、高屋建瓴诠释会计等式的科学内涵,将有助于人们对其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尤其对初学者更有裨益。
[关键词]自然属性;生产力;对立统一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任何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都必须要有资本,资本是什么?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资源。什么是资源?资源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既独立又统一的问题。在会计上,我们把资本的自然属性(即什么资源)定义为资产,把资本的社会属性(即谁的资源)称为权益。资产作为一种资源,是资本或权益的存在方式或状态,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要素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营,是资本所有者获得资产增值的载体和源泉,其本质体现的是一种使用价值。而权益显然体现的是一种资源归属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以产权为核心的资本控制和收益分配权,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前者仅在约定期间成为企业投资者。期满要收回本金并获取相应利息收益。相对所有者来说,风险较小,所以要求的收益率比所有者要低,后者由于承担着不能收回本金的巨大风险,从而威为企业终极所有者,对企业净收益有必然要求权。无论是债权人还是所有者,他们所关心的都是企业资本的价值形式,而不问其具体存在的方式,这也是会计核算中对于权益我们只采用价值核算的原因。资本的这种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正是对立统一的生动体现。因此,我们说资产与权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资产=权益,或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对立统一的具体体现。鉴于债权人与所有者的不同地位,我们还可以将这一会计等式改变为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又表明,所有者权益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资产的利用水平和效率,而且还取决于债务份额的大小。从财务角度讲,当企业负债存在正的杠杆效应时,所有者权益的增值将会更快。实践表明,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运营。是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独立,不仅催生出高效率,也使所有者从中获取更大收益。
二、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的存在,是由会计期间和及时性原则派生出来的,根据持续经营原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多会无限期进行下去,企业是否盈利只有企业终止时才能知道,要满足企业利害关系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结果的及时性要求,必须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划分为不同时段并对不同时段经营状况和结果进行汇报,从而在设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同时进一步设立分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形成了会计核算的六要素,及会计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润与资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借助商品和劳务,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实现盈利,资产的存在和有效的运营,是收入、费用、利润产生的根源和结果。在制造业,没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流转,就没有收入的形成和费用的发生,因此,收入和费用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收入带来资产的增加,费用引起资产的减少。只是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当商品资产或劳务的销售形成收入大干资产的消耗形成的费用时,盈利才会形成,否则将会亏损,资产将会因亏损不断被侵蚀掉,长期亏损形成资不抵债,企业将会破产清算。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在任何会计期初(末)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和结果,最终体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账结方式下,各损益类账户余额为零。而随着新报告期的开始。平衡必然被打破,随之建立新的平衡,而新的平衡等式必然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非报告期末任何时点,必须将六要素全部考虑统筹起来,才能建立新的平衡,因为收入会随时发生,费用也会随时形成,在收入形成时,要么表现为资产的等额增加,或负债的等额减少,或者兼而有之。资产与收入的等额增加,等式两边增加相同的数额显然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而负债的等额减少只是等式右边此增彼减,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而出现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二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也不会破坏这一等量关系。此时,资产的增加额显然等于收入减去负债后的数额,等式两边仍然平衡。而费用与资产的此增彼减,同样不会改变等式两边平衡关系。
总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一种静态平衡,出现在会计期末(初),收入-费用=利润,是一种差额平衡,是会计期间原则和及时性的要求和体现。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是非报告期末(初)时点的一种动态平衡。
此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雏形,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而收入一费用=利润,则是利润表的架构。因此我们说,会计要素是会计学理论大厦的基石,而会计等式则是打开会计学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鲁亮开财务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4]王觉基础会计[M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