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片面强调缩减工程项目成本可能会导致极大的法律风险和法律代价,工程项目成本与合同、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在充分分析三者相关性的基础上,从对积极涉法性成本的投入与消极涉法性成本的规避的角度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涉法性成本;合同管理;法律
在实行总价合同的情况下,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盈利空间的大小,企业通常会尽可能地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然而,以无条件的线性思维片面强调缩减成本,可能会导致极大的法律风险和沉重的法律代价,出现低效益甚至是负效益。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利润来源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多发地带,属于企业重点管控的关键阵地。所以,如何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充分考虑法律因素的影响,从正面积极对待涉法性成本的投入,以防止消极涉法性成本的追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来实现项目要求,它主要涉及到进度、成本、质量、范围及风险等变量。项目成本管理则是指在满足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必要的项目管理过程。
(二)法律和合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通常。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质量和范围都会以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具体形式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函、投标书、技术图纸、工程量表、进度计划等。
(三)涉法性成本
涉法性成本是指在工程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与法律问题相关的项目成本。按照发生的主动与否,划分为积极的涉法性成本与消极的涉法性成本。前者指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企业在加强工程项目法律管理活动中主动投入的成本;而后者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因违反法律或合同所发生的额外支出。
二、项目成本、合同与法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保证。然而。片面崇尚合同至上的原则,忽略法律对合同的保障与约束,也是不正确的。一方面要看到合同对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强调法律对合同的保护、补充及约束,使三者处于一种良性关联循环之中。
(一)合同至上原则: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
合同自由是现代世界各国合同法的精髓和灵魂。这是因为,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无限性,法律并非无所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保证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权力不得参与微观的经济活动,不能干涉具体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关系,法律的功能与作用范围由此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现实问题,再完备的法律也无法对现实社会各种情况规范得详尽无遗。因此。法律并不是对任何社会关系都能发挥其调整作用的。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可以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识自治。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与他人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及方式。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合同的种种自由符合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的要求,通过合同规定各自权利、义务关系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转的主要方式。它的作用范围仅限于当事人之间,目的是维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体现了相对性的特征。
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外部市场不确定因素极多。想要约束承包商和业主的行为,准确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合同手段来保证有关成本性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奉行合同至上原则。
(二)法律对合同的补充、保护及限制:合同管理与法律
虽然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奉行合同至上的原则,但也要注意到合同的局限性。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能预料到所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很难把合同签订得完美无缺、面面俱到。这样,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合同规定不足或是不清楚的问题,就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来解决,法律对合同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法律来保证实现,即法律对合同有保护的功能,从而确保当事人双方奉行合同至上的原则,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照合同办事,另一方当事人就可以申请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判决对方必须履行合同,对方如果再不履行合同就会被法院强制执行。受到法律惩罚。赔偿损失甚至付出更大代价。正是基于法律的存在,使合同双方在潜意识中奉行合同至上的原则,确保合同自觉的履行。
基于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考虑。合同自由原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如当事人的合意符合国家的意志,将被赋予法律约束力;否则,不仅不能在当事人间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且还要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然而,实际上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是对自由原则的否定,对其一切限制的前提条件均是以不违背自由原则的基本精神为目的的,这些限制从根本上说能够弥补合同自由原则的不足。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积极涉法性成本的投入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合同、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通过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实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积极涉法性成本的投入。相反,如果在成本管理中忽略了积极性法律成本的投入,忽略了法律对成本管理的规范,则可能导致潜在的低效益甚至负效益。
(一)配备高素质法律人才,投入必要的法务人员成本
要把法律管理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律管理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始终。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作为项目管理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务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能够从法律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角度认真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以准确识别合同或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是否合法,从而对项目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投入必要的法务人员成本,让其介入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为重大决议提供必要的法律意见,并且通过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减少在工程项目中为争夺项目承揽以获得丰厚利润,以“阴阳合同”的形式盲目垫资,或为了减少劳力成本,借助合同极度压低工资,以及订立过高的违约金条款等导致的法律风险。
(二)投入培训费用,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不仅是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更是全员的成本管理。所以。不仅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法律人才,而且还要通过投入一部分必要的费用,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法律培训或者宣传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全体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从而将守法观念、守法精神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评判员工从事某项管理工作会给企业带来还是减少法律风险,把对员工的录用、考核、晋升、淘汰及绩效评价同员工的法律意识全面结合起来。
(三)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法律风险控制和合同管理
可以说,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系列业务活动都和合同、法律事务相关。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法律风险和切实履行合同规定,有必要通过对工程项目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优化,明确法务及合约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权限及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法律风险和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消除不增值的处理环节。为保证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切实按照优化后的业务处理流程执行,还需要制定流程执行规范和工作考核标准、制度,并且用管理软件进行固化。
积极涉法性成本的投入,表面上会增加项目成本的支出。但是,实际上却可以加强对工程项目科学的法律管理,使得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够在法律的规范下运作,这对于合理地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消极涉法性戚本的防范
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至上原则受到各种限制。所以,在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上,需要对此予以充分考虑,从源头上防范消极涉法性成本的支出。
(一)加强资信审查,减少新的成本追加
在订立工程合同前,对合同相关方的资信审查是必需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迫于竞争等因素,往往会出现资信审查缺位的情况。发包方资信的瑕疵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得到应得的工程款,劳务方的资信瑕疵可能导致不能有效管理劳务队伍,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进而引发新的追加成本。
(二)严格合同管理,防止消极法律性成本的扩散
目前,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观念淡薄,对购料、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此外。大多数承包单位在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套用一个现成的标准合同文本,或在当地普遍适用的合同示范文本上填空并签字。这种做法经常容易造成签订的合同漏洞多、争议多,引发各种解纠成本的支出,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减少消极涉法性成本的扩散。
(三)慎重对待低价策略,防范违约责任的发生
在实际施工中,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往往感到工程利润空间较小,进而要求与发包方调整合同价格,多支付工程款。这便很容易被发包商以施工企业意图变更合同行为的违法性,起诉到法院并得到法庭的采纳。这样,不但施工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还有可能会被追究违约责任,导致消极涉法性成本的增加。
(四)重视合同效力问题,减少无效合同损失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要充分重视对无效合同的防范。工程项目的合同标的数额巨大,一旦出现无效合同,无论是作为项目承包商还是项目分包商,都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损失。由于无效合同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并且范围也较为广泛。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合同效力的各个因素,以有效预防工程项目消极性涉法性成本的支出。
总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合同、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积极性涉法成本的投入会增加项目成本,但成本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对其评价也必须放置于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内在复杂关联性之中。通过对涉法性成本进行管理,在对积极性涉法成本的投入与消极性涉法成本的规避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毛剑平.项目法律顾问制度“解码”——访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法律部总经理秦玉秀[J].建筑,2009(5).
[2]邓洪.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及法律纠纷的防范[J].四川建筑,2008(4).
[3]杨俊林.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