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灾后重建的哲学思考

2010-12-29 00:00:00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0年9期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此次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中共造成1456人遇难、309人失踪。8日下午6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达舟曲现场办公,指出要在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同时,立足长远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第二天,当地政府迅速出台就业援助和社保扶持政策,标志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开启。
  在气候变化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执政新课题的今天,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不断提速,应对机制逐渐完善,展现出中共在这一新课题面前日渐成熟的执政力。
  对于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结合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生活与哲学部分,我们可作以下哲学思考。
  
  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舟曲县县委书记范武德表示,县城不可能整体迁移,舟曲县的重建肯定是原址重建。舟曲县山地多。平地非常少,无法找到新的地点。特别是县城这几万人,要选新地点非常难,目前县城所在区域相对来说是舟曲县县域境内最大的一块地,所以主要还是在原址上面重建。立足舟曲灾区实际科学选址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舟曲灾后重建专家组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涉及的重大问题,开展全方位的评估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舟曲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舟曲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2年,分三个阶段实施:2010年主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详细调查、勘察、监测预警和应急治理;2011年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实施阶段;2012年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和验收阶段。正是舟曲灾后重建规划的正确制定,才使灾区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充分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三、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无因之果或无果之因都是不存在的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快速发展,但由于对城乡建设、农村居民点建房和工程建设的地质勘查和评估重视不够,埋下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还有很多地方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但工程措施不到位,也埋下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山区占70%,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就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积扇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搬迁,潜在大量地质灾害隐患,一旦成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舟曲县正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所以,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因果联系的原理。
  
  四、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和关键
  
  舟曲灾后重建工作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要避开泥石流滑坡危险地段,加强舟曲的防御灾害能力。在舟曲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中,要突出生态项目,把生态恢复、地质灾害治理作为重点。灾后重建首先要请国内一流专家做自然环境综合评价,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层面牵头;重建工作要与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相结合,并建议国家增加甘肃向新疆移民规模,缓解舟曲人口环境压力。这充分体现了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的哲学道理。
  
  五、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去认识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舟曲灾后重建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我们的城镇布局和建设,凡是地震带和山体滑坡地带,基本上都要列为禁止开发区域,不应再建城镇甚至房屋等。反之,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不得不为此付出相当巨大的成本和代价。这充分体现了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哲学道理。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它的地质地貌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灾害的发生既是一种灾难,又锻炼了人们。不少人们在这次灾害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但我们一定要振作起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新的舟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