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做一详尽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上好高中地理课的基础与前提
所列问题情境是核心,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关键。因此,课堂对所列问题情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设置问题情境要有影响性,即所列问题情境使用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2004年9月1日是俄罗斯学校开学的日子。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一所学校的学生刚举行完开学典礼仪式走进教室,20多名身份不明、身穿黑色衣服、头戴面罩的武装分子闯入学校,将在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约400人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只有几名学生逃出学校报案。
提问:(1)俄罗斯别斯兰市学校人质事件的起因是什么?(2)简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俄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结论:高加索地区宗教问题复杂,民族矛盾尖锐,恐怖活动猖獗,加上大国的干涉,使这一地区产生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俄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表现之一是指责俄当局“侵犯人权”;表现之二是反对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军事打击;表现之三是宽容和庇护车臣非法武装首领。美国等国在俄罗斯反恐斗争中执意奉行“双重标准”,是想通过干涉车臣事务牵制和削弱俄罗斯。
2 设置问题情境要具体,即所列问题情境应当是对一个具体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所列问题情境才有讨论的价值。
例如,“9·11”事件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并通过伊拉克战争进行了首次实践。这一战略渗透着“威慑加实战”的思想,但更强调的是实战。伊拉克战争后,“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思想开始被一些国家认同。
提问:(1)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伊拉克战争后,“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思想开始被一些国家认同,其中包括哪些国家?(3)简述美国为何可以避开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
结论: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动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美国不仅可以铲除伊拉克这一中东地区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实现对伊拉克的美式民主、价值观的改造;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可谓一箭几雕。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思想提出后,在国际上引起英、法、德、俄、日等多个国家效仿。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虽然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和平解决国际间的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法中一项强行法规则,但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的决议并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上的强制限制力。所以尽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以美国为首的武装打击伊拉克的战争的合法性“值得怀疑”,也尽管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等国际大国坚决反对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但美国仍然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
3 设置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即所列问题情境要突出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
例如:从气候分布上寻找普遍规律,非洲地跨南北半球,赤道横贯中部,全洲有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炎热,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上述三种热带气候在世界同纬度地区也有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还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热带草原气候还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地;热带沙漠气候还分布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等地。由于气候成因上相似,从而形成相同的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普遍性规律。
提问:(1)为什么赤道经过的非洲东部地区呈现的气候类型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2)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何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三面环海为何却干旱少雨?
结论: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有其普遍性的规律,也包含了特殊性的原理。
对于非洲大陆来说,按常理其赤道附近的东部也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附近的地形主要是东非高原,再加上受到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降水减少,因而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多雨;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湿润多雨。而且附近常年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再加上马达加斯加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风吹进,并形成地形雨。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撒哈拉沙漠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虽三面环海,但终年受亚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所以干旱少雨。
二、创设新课中的问题情境设置是上好高中地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讲授新课的环节,固然有教师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的因素,但也与“问题情境设置”密切相关。对于新课中的问题情境设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当讲课内容涉及到所列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放慢授课的速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二是当讲授内容涉及到所列问题情境时,要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一方面,不能以所列问题情境作为例子加以说明,否则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回避,否则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样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这一点,只有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领悟,也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其技巧。
三、讨论、分析所列问题情境是上好高中地理课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讲授完新课后,要请学生围绕所列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首先,在每个小组成员发表各自见解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小组的统一意见。然后,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小组间的争辩等途径对所列问题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不发生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相互争辩。在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过多的干预,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2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思路往往比较狭窄,就事论事。所以,当学生的发言、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适当作一些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新一轮的发言、争辩。
3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学生意见较为统一的情况。此时,教师应提出相反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