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很多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时常感慨“课难教,师难当”。究根到底,其实有很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生活中。有时学生们甚至会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因而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就成为了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换个形象,与学生建立互敬互爱的良好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可亲可敬形象的树立,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可亲可敬的教师,学生更易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上课时态度冷淡,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力求做到可亲可敬。
先说可亲。在课堂上,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了课堂纪律,教师应尽量采取暗示方式,如提问或讲课时适当提高语速或语调等,使学生自觉认识并改正错误。
再说可敬。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能严于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当然,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比较渊博的知识,要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启发得当。形式新颖。同时,教师要有文明高雅的言谈举止,处处为人师表。
可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换个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思想品德课导人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特别重视课的导人。教师可以通过热点时政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时,充分运用当时受全球关注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事件以及其中的民主党与共和党之争,并讲述一些选举过程中的轶事,进而比较设疑:为什么我国没有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两党竞选制度?为什么我国只是由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另外,也可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制造悬念导人新课。如我在讲“与人为善”这节内容的时候,这样跟同学们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对老师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对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撼呢?听到这儿时,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都集中了我的身上。兴趣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歌曲、小品等都可以拿来开头等。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促使学生迫切学习。
三、换种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是教师一讲到底,丝毫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即使提问,问题的设置往往也没有质量,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现代课堂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应是学生陶冶情操、充分锻炼的场所。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因此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在讲到“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辩题:“善意的谎言是否阻碍诚信?”学生们分组讨论后进行课堂小辩论,他们在辩论过程中畅所欲言,既理解了知识,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当然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教学就收不到好的效果。再比如,我在复习前面内容时,会让学生自己来回顾,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内容概括出来,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语言流利、声音洪亮、有主有次。通过几次课堂小结,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同学虽然刚开始总结时说话还结结巴巴,但到了最后,不但语言流利了,还说得绘声绘色。生动极了。这样的总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他们总结的同时,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也多了一次巩固提高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上台演讲法、小品表演法等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以锻炼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