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在中职毕业生择业、就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且不断丰富完善,建立符合各自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的德育体系,从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首先,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有力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中职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原则,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重视帮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其次,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岗位的时代正在一去不复返,在这种形势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中职生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并安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能力的人才。再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职生需要策划中职生活和进行职业选择方面的指引,这些唯有职业规划教育才能提供。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工作(职业)价值观、生涯选择和生涯规划等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策略
1 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传统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其角色职能基本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地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授;但职业规划指导中的教育者,所传授的更多的是关于“职业”的知识,使学生明确“职业是什么”、“如何选择职业”等。在职业指导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蒙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其职业道德,使其树立职业理想;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能力,端正其择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求职就业及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办法,在思想上做好自主谋业、自主创业的准备。另外,要通过对各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对不同教育环节的衔接与贯穿,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校园主题实践可采取的办法有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磨砺训练、榜样模仿、角色扮演等;社会生活实践是师生共同实现主体性“双赢”的平台。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2 根据社会发展动态,科学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必然影响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今天的一些热门专业,若干年后有可能变成冷门专业;而今天一些不起眼的专业,若干年后有可能“热”起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科学的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适当调整努力方向。另外,当今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飞快进步对职业演变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职业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相对稳定的职业知识、技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调整选修课。合理构建知识结构,以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当前和今后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机遇上,应当面对现实;应讲求实际,先就业再发展,以后再寻找机会转换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可以在原来的职业上谋求发展。总之,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
3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实习、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还包括很多公益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能从中找到自身与从业者之间的差距,这对学生制订职业规划大有裨益。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为他们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 及时矫正学生职业规划上的偏差。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在制订职业规划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师应注意并及时进行矫正。中职生在制订职业规划时主要存在以下偏差:
首先,职业规划偏离社会需求。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因此,教师要引导中职生在求职时做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中职生在设计职业规划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其次,进行职业规划时好高骛远。极少数中职生存有好高骛远思想,将职业目标定得很高。在现实生活中,固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不能超越自身能力。对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诱导,让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目标。
最后,进行职业规划时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有“到时候再说”这种想法的中职生为数不少。寻根究底,这其实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克服自卑感,积极进取;应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潜力,确定能实现的奋斗目标。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学生落实职业规划提供各种机会和空间,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竞争力,使他们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开拓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在德育课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得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使得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科学有效,更好地体现德育课的价值,促进德育课目标的实现,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