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教师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在许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益是比较低的。怎样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另外,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还有,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三、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2zza117/nWD/xoeMhW40PA==以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另外,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四、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文道结合、寓教于乐
文道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人生道理的启迪,这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要注意发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既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材中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生观原理,也有科学的思想方法。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中获得先进的思想、做人的准则和生活的动力。比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学结合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可以结合理科教学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文化生活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近年来,文化市场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为了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我们要通过举办中学生文化节、科技节等,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以此来抵御消极腐败的非理性化文化的影响。另外,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紧张的学习常常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他们迫切需要课外文化生活来调节紧张的神经,也渴望学校为他们创造一个舞台让他们可以自由抒发青春的豪情。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自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