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摆在教育重要位置。济南市槐荫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为突破口,为营造槐荫区良好大科普教育氛围、全面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而努力。
一、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是有力保障
教育局健全科普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科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分管局长、教育科与少年宫组成一级领导机构;教育科、少年宫、教研室、团委相关人员组成二级工作机构;校长负责,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和科技辅导员具体实施,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三级落实机构。下发《青少年科普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中小学科普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考评办法,将科普教育纳入综合评估,以考评促工作,以评先进带全面,从管理机制上提高学校对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促进全员育人的有效落实,创设全员参与的大科普教育氛围。
组织成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科技辅导教师中心研究组,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培训,开展“博士进校园”、“老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批电脑机器人、科技创新发明、科技实践活动、航空航模等特长科技教师涌现,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科技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的质量。
二、针对性的拓展科普教育渠道是有力措施
1 依托课程资源做好课堂科学素养渗透普及
加强对科学课、理化生课程的全程指导。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制定下校跟踪听课制度,抓好课堂常规教学环节,督促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将科普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创意与发明》、《七巧板》、《翱翔蓝天》、《昆虫记》等学校课程的实施,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
2 依托活动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实践机会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科普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校外社区活动有机结合,“A4纸的创意”、“创意金点子评比”、“科技节会标征集大赛”等有针对性、普及性活动在全区应运而生。教育局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科技下校活动,将科技教育优秀成果惠及到农村、薄弱及特殊学校。制作精巧的飞机模型、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百拼、源于力学原理的平衡鸟、考验动手能力的直流电动机、开发智力的七巧板等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推动科技教育的均衡普及。
教育局下发《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专利申请活动的意见》,建立考核评估奖励机制,邀请专家、教授培训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并申请专利。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课、团队活动等开展小发明创造主题科技活动,在校园内倡导“班班有项目,人人有作品”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3 依托阵地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探索空间
开展科普教育既要依靠课堂教学。还要扩展课外教育阵地。教育局配齐全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起科技活动室、科学探究室等,为科普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校内生物昆虫馆、校园壁挂式科技馆,拓展完善学校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挖掘驻区单位、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4 依托评价体系将科普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引导作用,将科普教育纳入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中。提倡学校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完善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式多样的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大科学素养的评价比重,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科普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三、根据实际,突出特色、做好结合是有力延伸
学校把加强科普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形成特色校园科技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举办校园科技节、成立学生社团、成立天文观测站、建立生态科普园等丰富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惊喜与收获。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作用,发挥社区老专家、老教师优势,播惠施教于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在家庭、社区中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