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撷英

2010-12-29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10期


  新闻
  
  我国启动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研究
  2010-09-1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6/c_13515652.htm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我国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研究课题16日正式启动。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施的国家级课题, 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依托信息化、特别是网络手段,通过研发四个系统(建立个性化网络教育测评系统。“智能+人格+创造”的个性化网络培养系统。未成年人与家长、教师沟通群系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自助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档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编制一本手册(未成年人成长指导手册)等,尊重未成年人个性差异,激发未成年人的潜在创造力,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健康人格的创新人才。
  
  教育部与海洋局携手提升中国海洋人才培养能力
  2010-09-1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7/c_12579802.htm
  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大学16日举行签字仪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高校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共建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能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事业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的支撑。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中国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造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中国科技兴海战略的生力军。通过新的共建,进一步提升共建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围绕国家海洋战略,进一步提高涉海科研能力。
  
  教子自有主张不再“盲从”,知识型家长挑战老师
  2010-09-2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1/c_12593787.htm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的孙永清老师近来总在想一件事,怎么把班主任培训教案里新增加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改得更好。家庭教育咨询专家、家教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身为家长也曾找过老师的“茬”:她鼓励女儿拒做学校布置的机械的抄写作业,甚至自己动手替孩子写作业。“多年来我们习惯不批评老师,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老师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但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进入门槛不很高,做了教师的人,并未经过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筛选和素质认证,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并无明显优势。
  
  各国教育部长就上合组织大学实施进程等达成共识
  2010-09-25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5/c 12602141.htm
  9月23日,第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举行。教育部长袁贵仁率中国教育代表团出席会议并讲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教育部长和代表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各国教育部长重点就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实施进程、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袁贵仁在发言中指出,教育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在加强成员国间全面了解、巩固本组织发展社会基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构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成员国项目院校将通过这一平台联合培养本组织各领域合作所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刘延东致贺信
  2010-09-2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6/c_1 2605052.htm
  北京理工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25日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纪念该校前身自然科学院院长、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并讲话。刘延东在贺信中对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她指出,徐老曾担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徐老把延安精神与办学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创造教育观”,倡导“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强调教育要“以群众为本位”和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徐老的教育思想是延安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应予大力弘扬。
  
  孩子体能素质日益受重视,“体育家教”动“宅娃”
  2010-10-08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10/08/c_12635226.htm
  随着家长对孩子体能素质的日益重视,以及近几年体育成绩都需计人中考招录总分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孩子聘请一个体育家教老师,而不少补习学校也瞄准了这个市场需求争相开办体育补习班。“体育家教”主要是陪学生做运动和教导一些体育项目技巧,或者是针对中考体育测试中的某个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对此,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无论是出于锻炼还是应试的目的,“体育家教”的兴起都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家长已逐渐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
  
  调查
  我国调研学生体质健康,同学少年是否强健?
  2010-09-1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7/c_12578369.htm
  从9月份起,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进入现场检测阶段,将持续到11月底。本次调研将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高校和中、小学同时进行。调查对象为汉族7-22岁学生,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检测分为室内体检和户外体能测试两大部分。
  所有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将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体育课是否被挤占、课业负担、是否愿意参加长跑、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等问题。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专家强调,今天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日后的国民素质,这已不单是“体育课能否及格”的小事,而是关乎国家社稷、民族强弱的大事。
  
  我们的社会还需要质疑精神吗?七成人曾因质疑遭不公
  2010-09-2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1/c.1 2592286.htm
  最近,“质疑”一词又开始流行。在华中科技大学秋季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先后82次提到“质疑”,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 “根叔”的发言再次引发网友追捧,但也有网友直言,在当下社会,质疑很难。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2053人参与,“80后”占36.4%,“70后”占34.6%),58.9%的被调查者表示,周围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6.4%的人坦言,在自己周围几乎听不到质疑的声音。54.8%的人反映,在平时的学习或工作中,往往只是心里质疑,但不说出来。只有14.6%的人承认经常直接提出质疑。
  
  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
  2010-09-26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949-1.shtm
  9月,大二女生张乐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可是有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她: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总是跟大家对着干,人家睡觉她熬夜,并经常整出很大动静把大家吵醒,宿舍卫生从来不主动打扫,宿舍用电说好大家轮流买电也总是故意拖着不买。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天同宿舍的其他两位同学不在时,张乐晚上去了趟卫生间,回来时竟被关在了门外,害得她大冬天的在宿舍外面冻了半天。一想到开学后又要面对这样一位“室友”,而且还将长达3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张乐感到很痛苦。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像张乐一样面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大学生的是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希庆说。
  
  观点
  
  关注人类的发展问题应成为教育长远方向
  2010-09-14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483.shtm
  人类社会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快速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达国家已从农业社会发展成工业社会,并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迈进。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人类在享受到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的现代文明时却发现。现代社会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二是贫富差距巨大导致的紧张社会关系。三是人的异化与精神危机。
  
  正确把握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2010-09-1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6/c_12574434.htm
  教育是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首先,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科学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科学劳动的这一特点表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专业科技人员以继承他人和前人所积累的成果为前提。教育是连接科技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途径。其次,教育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方面。不论生产工具如何先进、劳动对象如何丰富,最终还是要人去掌握、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生产过程是劳动者把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物化到劳动对象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素质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
  
  改良高校创新型人才成长土壤
  2010-09-1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U10-09/16/c_12575658.htm
  “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是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殷切寄语,也是全国高教工作者肩负的崇高使命。
  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努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多种途径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机制,改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
  如果说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社会则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急功近利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学校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基础阶段,社会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延伸阶段。
  
  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
  2010-09-1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6/c_12575621.htm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不是简单地以就业为目标,而是以培育精英、服务社会、引领文化为目标。这种目标要让学生具备一种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大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懂得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长远利益摆在短期利益之上。今天的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能力不强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恐怕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我们的大学必须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具有了社会责任感,才具有创新的动力。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应该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
  
  化解“汉字危机”须从中小学开始
  2010-09-1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7/c_12580452.htm
  近日,所谓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被媒体持续关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对“汉字危机”的现象、成因,展开了切中时弊的阐述。人们认为,这种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电脑时代越发达,其蔓延速度越迅捷。毋庸讳言, “汉字危机”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另一角度思考:当一种现象已经演变成危机并被广泛关注时,如果人们仍然满足于列举现象、探究原因、论述危害,则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
  2010-09-1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7/c_12578892.htm
  近年来,鲁迅作品与中学教材的关系问题每每引起輿论的关注。今年9月初,关于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里“大撤退”的消息再一次引起热议。有人说早该如此,也有不少人深情谈起鲁迅给予自己的感动。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体会鲁迅的深刻。有关方面很快出来澄清说所谓“大撤退”其实是误解,有所变化的只是数量、篇目与所在位置的局部调整。鲁迅的《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正告别中学课本,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大撤退”。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读不懂鲁迅,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喜欢读鲁迅了?
  
  教师“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
  2010-09-19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 news/2010/9/237717.shtm
  作为学生,如何理解成功?作为老师,如何实践师德?作为学校,如何看待教育的目的?9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从种种怪现状说起,痛批校园内外弥漫的“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教育谋官论”。他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加重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丰富的思想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感恩教育,培养高尚的人
  2010-09-19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9/c_12586021.htm
  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气氛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新时代精英教育新内涵,在全面素质基础上培育创新
  2010-09-19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9/c_12585979.htm
  最近,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长指出,“高水平大学就是要继续精英教育”。那么,大众化与精英教育是一对矛盾的命题吗?拔尖人才培养与精英教育是同一个概念吗?现在的精英教育与过去的精英教育一样吗?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认为,文革后百废待兴,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青年人自身成才的渴望使得那时的大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要培养任务,提倡自我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的精英教育有其新的内涵,特别重视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基础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高等教育必须占领高端
  2010-09-19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721.shtm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确是面向大众的,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提高适龄学生的高校入学率。但是,这是一个面向的问题,是普及率的问题。而面向高端,致力于提高高校教育科研质量,以及传承这种教育科研质量,同样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努力的方向。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毫不对立。相辅相成,而且相互支撑。精英教育不是面对富人的,不是面对少数人的,而是要培养出富于知识能力的人,而是要培养出高端的人才的。这样的精英也许很可能是少数的,但是他们从最大多数的受教育者中来,走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最高端,并进而领导这些领域和行业。
  
  社交障碍逼近当代青少年,应从改变教育形式入手
  2010-09-2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0/c_12591539.htm
  “父母过多地替代子女排解压力会导致个人社交能力的萎缩,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是社交恐惧,还会彻底厌恶社交活动,几乎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袁岳日前发表的博文《从社交恐惧到社交厌恶》中指出的观点。目前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社交缺失与社交能力弱化已经成为如今青年一代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研究员朱松概括了造成当代青少年普遍社交障碍的原因: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高考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机会。
  
  校长当好教育家胜过当“批评家”
  2010-09-2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1/c_12592180.htm
  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杨玉良批评现在的学生急功近利,而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
  杨校长批评教育功利化与学生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码事,是一根藤上的瓜。也可以说,有教育功利化的心态,就有急功近利的学生。同理,批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也就是批教育机制不合理,导致真正的教育人才无法通过本职获得晋升和好处。
  可是,教育功利化也是一个“陈芝麻”,几乎无人满意,被批得体无完肤。“教育行政化”更是老“箭垛子”了。说句不厚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师这样,掌握其前途和职业命运的校长责任最大。
  
  教育发展的根本在改革
  2010-09-2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1/c 12595488.htm
  重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全国教育改革的窗口。按照中央提出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直辖市的目标,重庆市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放在各项社会事业之首,高度重视,长远谋划,在全国率先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中,把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作为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发展,破解教育难题,推动重庆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化解家庭教育危机先要去功利化
  2010-09-23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3/c_12598484.htm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网络上热炒的这个家庭教育疑问,让42岁的北京家长肖建军寝食难安:过去两年,]3岁的儿子对于父母的苦口婆心,越来越不予理睬,偶尔还会顶撞几句。
  不只是肖建军有这样的困惑。实际上,对于孩子的教育,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感到无能为力,甚至不知所措。真如一些网友所批评的“这些孩子大逆不道、道德沦丧”,还是背后隐藏着一些过去被家庭社会所普遍忽视的更深层次的家庭教育问题?
  
  增强发展教育时代感和紧迫感
  2010-09-23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12010-09/23/c_12598470.htm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跨越发展和玉树灾后重建等重大政策机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青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更大的力度解决突出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加快改革创新,打造若干亮点,全力推进青海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青海教育发展总体达到西部平均水平,若干指标达到西部前列水平。到2020年,青海教育发展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继续教育应该学学“黑客”
  2010-09-23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3/c_12597559.htm
  “继续教育应该学学黑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导沈阳语出惊人。他说,黑客很会学习、有团队精神、有职业道德,这是他“潜伏”十余个黑客群近3年的观察结论。
  沈阳介绍,这些黑客“晋级”,都要在黑客群上“网络黑客学校”。在网站或论坛上“泡”够了之后,他们通过视频教学一步步实践,有的还要交钱拜师学习,1年学费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黑客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继续教育的一种。”沈阳说,“黑客们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一旦有疑问,可即时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提问。他们甚至讲求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教学字典里应增添“体育锻炼”
  2010-09-25 新华网
  httD://news.xinhuanet.com/edu12010-091251c_12604628./htm
  近年来,我们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可一考定终生的模式并没有变,即便课表上安排了体育课,活动中也有着社会实践,但这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在高考的压力下,在升学率的比拼下,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其他的体育锻炼、心理素质成长、人文素养、个人品德等,全被抛诸脑后,如此情况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怎么可能好?要知道,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最需要的正是恰到好处的锻炼。可现实切割了这种正当的需要。无情地将学习大棒递给他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事实上,青少年缺乏锻炼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抽检8所中学的1.6万名学生,发现中学生肥胖者占24.6%,中学生营养不良者占22.8%,近视者达到62%。比例之高,实乃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小学短命,意味着希望短命
  2010-09-2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7/c_1261 191 8.htm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其实现在,我们看得比较多的倒是“再穷也要穷教育,再苦也要苦孩子”的例子。政府大楼气派无比甚至比白宫还大出N多倍,小学的孩子们却在危房里读书,这样的新闻,老百姓看到不少,愤怒的情绪也不少,但是却没什么办法能够阻止这种令人仰天长叹的事情再度发生。
  
  通识教育,为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010-09-28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dhtmlnews/20lO/9/238083.shtm
  通识教育会为学生未来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大师级人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识教育,起自西方。西方的通识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经由纽曼所倡导的“博雅教育”。发展到受马修,阿诺德影响而推行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自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界掀起通识教育高潮至今,通识教育在中国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许多重点大学都在本科培养方案中。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来定位和规划大学本科教育,并将通识教育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
  
  扎根办学才有教育家
  2010-09-29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9-29/2563625.shtml
  中国是不缺乏教育家的。这些教育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执教、扎根办学。孔夫子不必说。二程养育人才,开启理学教育先河。朱熹长期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王阳明开办龙岗书院,开化西南。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人念念不忘。主张“教育救国”的张伯苓四十年主持南开大学。其个人更创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现代教育体系。陶行知创办小学、工学团、社会大学,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影响到现在。
  
  提高国人科学素质,须力戒教育功利化
  新华网 2010-09-29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9/c_12620089.htm
  教育的功利化。是公民基本科学素质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有专家指出,“目前科普教育的培养仍然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在短期内仍然是无法变更的事实。”中小学虽然开设有科学课,但科学课既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又不能为考试加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与家长都不重视,可以理解。
  
  教育要着眼于育人
  2010-09-29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9-29/2562636.shtml
  关于教育高收费问题,一向是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实现了免费上学,但仍然留下了“择校费”、“赞助费”的口子,而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更让这些“择校费”、“赞助费”的收取有了广阔市场,而且有越收越高之势,成为“两免一补”的逆动行为。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育人问题,不能简单交给市场,不能简单产业化。比起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这是市场”为由,任凭公办幼儿园高收费不予干预。对于均衡配置区域内教育资源长期不作为,“择校”热度不减,“高收费”不见收敛反而扶摇直上。
  
  要尽快改变“三方都苦”的应试教育倾向
  2010-10-08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10-08/2571263.shtml
  兼顾好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两大主题。一谈公平,就会提及效益。用有限的财力办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不讲效益不行。但只讲效益不顾公平也不行,必须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益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现阶段保障教育公平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重点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现阶段要尽快改变“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苦,家长管得苦”的应试教育倾向,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思考
  
  如何培养理想的“人”?对孩子该放手时须放手
  2010-09-16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6/c_12574910.htm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庞大的家长“护送大军”都是一道抢眼的风景,今年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豪华送行“亲友团”。要在新生中寻找独自上学的,一年比一年难。为了让孩子安全到校,父母陪同孩子一块儿入学报到,背后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情和对孩子的关爱。这一行为本身无可厚非,爱自己的孩子何错之有。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关爱、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一切为孩子考虑,能否真正换来孩子的美好未来,倒值得深思。
  
  哈佛网络课堂“正义”为何这么红?
  2010-09-1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7/c_12579316.htm
  眼下。互联网上正刮着一股名叫“正义”的旋风。
  《正义》 (Justice),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是这门政治哲学课的主讲教授。尽管与罗尔斯、麦金泰尔等一代学术大师相比,长相英俊、文质彬彬的桑德尔在哲学界实在算不上一流。然而这丝毫无碍于他享受一流大师的“待遇”——凭借极其出色的讲课能力,30年来已有14000名学生修读了他的哲学课。近年来,每学期选修该课的学生更是超过1000名,刷新了哈佛历史上听课人数的记录。去年,哈佛大学与波士顿公共电视台合作将《正义》24堂课全程录制成12集教学片,视频搬上互联网后,立刻成了网络社区转载和点击的热点。
  
  家长唤传统家访回归,“见字不见人”总觉得少点啥
  2010-09-19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9/c_12587196.htm
  飞信、短信、电子邮件、QQ、家长群、博客……随着通讯工具的便利以及网络交流的迅速兴起。以前学校里的传统上门家访如今已渐行渐远,而依靠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的“电子家访”,目前正成为老师和家长们交流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表示,尽管现在“电子家访”让家长与学校及老师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但是,总是感觉这种“见字不见人”的家访方式,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少了点什么。“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得了解孩子,不走进孩子成长的家庭,恐怕难以真正了解孩子……”孙先生的这番话也代表了多数家长的心声。
  
  从盖茨教改实验看民办教育真正的优势所在
  2010-09-2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0/c_12590723.htm
  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顶尖的私立大学?在全社会都在为教育问题而焦灼的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经济学解释:私立大学产权清晰,所以竞争有动力、管理有效率。而公立大学则和国有企业一样,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科学,办好办坏管理者都无所谓,“反正不是私立的,不是我个人的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把现有的公立大学改制为私立,“首先要明晰产权,从产权改革人手那么,为什么如哈佛、耶鲁等等美国私立大学,产权并不清晰,甚至比公立大学更不清晰,竟然也能办好呢?
  
  钱学森“降职”的启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应消除?
  2010-09-2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20/c_12590579.htm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学者从政,天经地义。许多学者在勇攀科学高峰之后,不去选择更高的山峰。挟余勇而攀之,而是急流勇退,走上了仕途。时下流行“学者型领导干部”,不少学者舍学业而逐政绩,学术上半途而废,实在可惜。中国从来就不缺官员,而缺学者,尤其是缺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学者,像钱老这样的大科学家更是风毛麟角。如果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不是英明地让钱老“降职”,而让钱老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不知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会受何影响?钱老曾对温家宝总理建言,要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因为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优秀科技人才。像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是旧中国和外国教育制度的产物。
  
  语文课本还剩多少经典味儿?
  2010-09-2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