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2009年11月9日开始,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先后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达到60年一遇,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与预案,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力保降雪地区交通畅通、群众生活正常。截至11月15日14时统计,雪灾共造成冀晋鲁豫鄂陕新宁8省(区)962.2万人受灾,疏散公路滞留和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5.3千公顷;倒塌房屋1.5万余间。
此次降雪过程范围广、灾情重、影响大,降雪、降温和大风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严重影响。面对灾害,我国相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强力应对,确保灾区民众生活正常。
命题分析
自然灾害一直是地理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试题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寒潮、台风、地震、洪涝、暴雪等)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考生提出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以2009年北方冰雪灾害这一热点为着眼点,可以结合我国西北和中亚部分地区也经常出现雪灾的状况进行命题,重点突出我国北方2009年冻雨、暴雪灾害严重的原因等。
考点链接
1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情况。
2 寒潮发生的时间、路径及危害。
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的活动,当这种冷空气入侵过程达到了一定标准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冷空气(实质是冷锋的活动)。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大,多影响中高纬地区。冷空气一般经蒙古、西伯利亚及中亚,分三路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易受寒潮侵袭。受地形及纬度高低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受寒潮影响较小。寒潮带来的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对农牧业、交通通信、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寒潮尚无有效的防御方法,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是减灾的最主要措施。
我国其他的低温冷冻害有:南方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北方和西南山区的霜冻,东北夏季的低温冷害,西部牧区冬季积雪过厚形成白灾(不下雪成黑灾)等。
3 2009年我国北方雪灾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1)特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
(2)成因:自2009年9月开始,大气环流一直平稳以纬向为主,10月末突然调整为经向环流,致使东亚地区中高纬度高度场偏低,东亚大槽偏强,从而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与底层来自海上比较丰沛的暖湿气流交汇,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引发雪雨天气。同时,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产生的影响: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连日的大雪、冻雨压坏了电缆、电塔,造成部分地区停电;寒冷天气造成用电量猛增,电力供不应求),交通运输受阻,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等。
4 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5我国防灾抗灾及救灾工作方针。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综合演练
1 此次暴雪灾害造成北方大部分地区用电比往年紧缺、局部地区大面积停电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量少,水电发电量少②各主要交通线路受雨雪、冰冻影响,煤炭输送严重受阻③生活用电量大增④受冰雪冻害影响,输电线路严重受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形成此次暴雪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 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棉衣、棉被、雪镜等。该储备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 雪灾
B 泥石流
C 旱灾
D 水灾
4 影响救灾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如右图),完成5~6题。
5 若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以下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 a
B b
C c D d
6 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 冲锋舟
B 食品
C 矿泉水
D 棉衣
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以下,形成冻雨。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本次冰雪形成的是( )
8 为监测并分析冻雨范围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存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堆堆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完成9-11题。
9 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
①沙尘暴天气②冷锋过境③台风过境④寒潮侵袭⑤气旋过境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10 农民燃烧柴草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 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 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
D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11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太湖平原
12 材料一 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冰雪冻雨灾害区,这个区域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美国的五太湖区。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并常伴随大风。在国外,“冰风暴”一词就来源于这个地区。
材料二 2008年某月30日2时地面天气图(见右图):
(1)图中所示时期为2008年几月?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这一天,连霍(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许多路段封闭,据图分析其原因。
(3)此段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此类灾害常发生于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较美国、加拿大受灾严重的原因。
(4)右图表示“寒潮一大风一雪灾”灾害链。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字相应的空格内。
A 雪灾
B 低温
C 垮堤坝
D 生物冻害
E 大气污染
13 2009年11月9日开始,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先后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达到60年一遇,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截至11月15日14时统计,雪灾共造成冀晋鲁豫鄂陕新宁8省(区)962.2万人受灾,疏散公路滞留和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5.3千公顷;倒塌房屋1.5万余间。
(1)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雪灾是一种________、______灾害。
(2)在我国,雪灾主要发生的地区是_________。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珠江三角洲
C 海南岛
D 内蒙古高原
(3)在图乙中用阴影表示出此次雪灾最严重的省区(三个即可)。
(4)此次雪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灾情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5)一般情况下,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持续干冷,不见降雪。试分析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