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总有故事,就像一本杂志也叫《十月》,既开始收获,又孕育新的希望。
十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审议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勾勒了崭新的宏伟蓝图。三十年改革开放已成为过去,下一个五年,改革只能进一步深化,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开始艰难的攻坚阶段。现已明确的“十二五”六大攻!坚方向是:1.深化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4.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改革;5.改变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6.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其中任何一项都是重大的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却容不得有太大的闪失。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体系里,一项改革也是错综复杂、冲突迭起。今年3月,经过几年的激烈争执和论战,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签署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前不久,法国参议院经过三个星期近150小时的辩论,在10月22日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将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这一法案草案已经引致法国举行了多场全国范围的罢工游行活动,波及法国国内所有的主要城市。而中国上海也率先开始尝试“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改革试水,引来国内专家学者的热议,使得全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今后中国退休政策的新动向。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产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现了中国三十多年来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和矛盾,使得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更为困难和曲折。那么,靠什么继续推进改革呢?这很容易让我们继续依赖政策和国家的宏观规划,“十二五”规划也因此愈发显得不同凡响,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国家规划固然重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就特别需要地方、行业、企业等各种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彼此协同,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
制订规划和实施规划,更需要我们的思想和智慧,这不仅是各级决策者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还要有广大老百姓街头巷尾的平凡智慧;再高深的思想、再聪睿的智慧,都要立足常识、尊重规律,使改革走出摸石头过河的年代,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有一位勇于在中国搞改革试验的企业家——聂圣哲先生说的好,我们需要向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学习,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踏实肯干,每一个人都首先要成为诚实勤劳的人,这样企业才能兴旺,百姓才能富足,国家才能强大。面向未来,中国需要更多、更优秀、更有思想的企业家;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紧随其后的优秀人力资源大军。
改革是中国每一个人的事情,让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我们的双手使未来变得更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