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生自我表现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010-12-29 00:00:00胡红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女生;自我表现;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堂上,女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她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对中学女生来讲,她们希望通过表现自我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同学的尊重。如果体育教师对女生的表现欲不能给予正确的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挫伤,就会严重打击她们的积极性,伤害她们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其个性的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女生的表现欲,让她们在参与技术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表现欲的实现,来提高运动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而另一方面,相对男生而言,女生由于生理和性别的原因,其表现欲望较平稳,这也是体育教学中女生较男生更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女生的表现欲望予以正确的呵护、引导和培养。
  1.善于观察
  初中女生在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习惯自我抑制的女生的表现欲。对于她们,教师要在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予以积极的关注和肯定,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如在篮球技术教学时,一些女生由于腼腆、羞涩,不敢积极主动地参加,但这并不能说明她们没有参与活动的欲望,只是由于性别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及心理特点等原因,压抑了自己的表现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细致观察女生的眼神、动作举止等,尽可能地满足部分爱好篮球运动的女生的表现欲望,而对于那些对篮球运动无兴趣的女生加以引导,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2.倾注爱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女生有积极旺盛的表现欲,首先要予以保护。因为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对某些女生的表现欲采取冷漠态度,甚至以粗暴的方式予以否定和挫伤,这严重压抑了她们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其特长的发挥。对待表现欲“旺盛”的女生,教师要给予关怀、理解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采取漠视态度,更不能用“你不行”“就你逞能”之类的话语打击她们的积极性。
  3.精心引导
  首先,要巧妙利用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英国著名教育家赫·斯宾塞曾指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会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如在排球技术的教学中,由于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广为人知,大部分女生对此运动项目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予以正确的引导,激发女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她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其次,为女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女生的才能得以发挥。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开展多项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在每节课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女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如教师予以技术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女生参与运动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她们的运动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其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能力。
  再次,要区别对待、精心引导。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女生的表现欲予以引导。如对性格外向的女生,教师既要信任她们,又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让其表现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对那些想要表现自己而又有所顾及,担心周围同学说三道四的女生,教师可在练习某项运动技术时适当点拨,使其表现欲得以满足;而对性格含蓄、羞于表达的女生,教师可用鼓励的语言,如“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能行!”等,激发其运动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对于个别逆反心理较强的女生,教师可用“迂回作战”的方式,给她们分配一些稍有难度的技术动作,让她们在完成技术练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教学要求,对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女生区别对待,对她们的表现欲在呵护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培养,提高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稿件编号:101117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221121,电邮:zhangjing6305921@sina.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