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自我控制感的关系研究

2010-12-29 00:00:00张海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12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李超平在国内修订的MBI-GS和马剑虹等编制的工作控制感问卷对212名中小学校长进行测评。结果:(1)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倦怠程度在整体上并不严重。(2)中小学校长的控制感水平较高。(3)工作倦怠和控制感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学校类型这些变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年龄变量上差异显著。(4)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控制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能够显著影响工作倦怠:控制感越高,工作倦怠的情况就越低。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控制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2-0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是由于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的影响下而又得不到有效缓解所造成的。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reedenberg (1974)所提出的。工作倦怠一词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工作倦怠已成为西方心理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工作倦怠被认为最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上,而且以往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这样一些经常接触他人的职业群体。然而,对校长的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人们对于校长的角色定位和要求很高,甚至处处要求校长成为第一责任人。较高的社会期望及工作压力,加重了校长的负性情绪,降低了校长的职业满足感,校长的工作倦怠问题便凸现出来。除社会期望和角色要求等工作特征、缺乏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对校长工作倦怠产生影响,个人易感性同样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教学自我效能、社会比较方式、应对方式和创造性。
  控制感是指人相信自己能对客观环境和内心感受加以改变和操纵的知觉,即对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结果的知觉。工作控制感(Perceived Job Control)即员工所知觉到的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长期以来认为控制感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内在动机,这种动机表现在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预知和改变环境,希望行为能够产生自己渴望得到的结果。控制感是个体感知到的控制,属于一种认知评价,是个体的一种知觉、一种信念,因此,控制感强调的是主观性。那么作为易感性的控制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如何呢?本研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分析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水平与其控制感的关系,从控制感的角度,为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测试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时间控制在30 分钟之内。对有效问卷采用 SPSS11.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分析的方法有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武威市和张掖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2%。男性201人,女性11人,已婚204人;小学校长100人,中学校长112人。
  3.研究工具
  (1)工作倦怠量表。对工作倦怠的测量采用的是工作倦怠方面最权威、最常用的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等获得该量表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4道题,低成就感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量表共15道题。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每天”。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