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素生物农药推进农药步入“有机”时代

2010-12-29 00:00:00王云岭
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24期


  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田园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媒体涌入公众视野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闻所未闻的名词着实让普通老百姓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中国相关的食品标准逐步由原来重视产品的理化指标转向重视食品的安全性指标。虽然新修订的产品标准都增加了安全性指标,但问题频出;如食品标准不能有效地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脱节等等。
  在农、牧产品原料的生产中,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兽药、化肥、激素,使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附着沉淀在农副产品中,如水果、蔬菜中的有机磷、有机氯残留,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粮食作物中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等,使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就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水产品养殖业中,不法业主为了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出品率,不惜使用禁用鱼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些药物代谢速度非常慢,因此大量在成品中残留,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和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再次,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最后,必须要有安全的农药等替代产品规模上市并廉价实用。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2010年11月8日,九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楝素生物农药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经济开发区举行隆重的投产庆典。九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协会会长周卫兵先生在庆典致辞中介绍说:九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南京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泰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南京九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公司以强大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成熟的高新技术以及面向未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支撑,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以开发楝树系列生物制品和楝树生物农药作为研发生物技术的重点突破口,全力为人类寻找绿色、替代性生物农药。
  现实生活中,公众所焦虑的食品安全只是食品作为终端消费品的安全。而事实上,食品安全是一个联系着上下游产业链的系统问题,首当其冲的是食品原材料——农产品的安全。而农产品的安全,最大的问题是肥料、农药的安全。安全的肥料、农药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食品安全的源头。而源头治毒、除毒,打造食品“防火墙”是保障食品产业链安全的根本举措。
  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和环境的安全,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对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发达国家已开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并鼓励使用生物、植物源肥料和农药。
  然而2009年全国农药600亿元市场的95%是化学农药(含部分生物化学复合型农药),而纯生物农药占全国农药市场份额不足5%,这5%中的80%都依赖进口。
  生物农药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到底难在何处?瓶颈在哪?经笔者走访了解,其一,除了人们的观念外,生物农药行业投资大,回报期长,我国风险投资很少关注这一领域。其二,我国生化研究和产业长期由化学专业人士领导和主持,传统的观念和环境使然,让化学农药一直处于“权威”的地位,纯生物领域的研发人员缺乏话语权。其三,化学农药使用成本低、见效快也是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成本和效率决定着一切,从而导致纯生物农药严重缺乏生长土壤而成长缓慢。
  九康楝素生物农药的批量投产,无疑是中国生物农药防治领域一个重大的突破,并预示着中国生物农药发展史将迈进一个全新的时代。生物农药将逐步替代化学农药,标志着我国化学农药的生产使用将逐步缩小比例,转向生物农药的生产使用。这对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旗帜性的作用,对中国农产品及其生态食品的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楝素生物农药已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楝素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楝素生物农药已先后在贵州、广东、湖北和江苏等四省进行了正式田间试验,并先后被送到农业部指定的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40多项综合检验检测。2010年9月,该公司正式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一举在国内取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纯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登记和生产核准;第一个投资过亿的纯植物源生物农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