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意义

2010-12-29 00:00:00冯新宇
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24期


  从我国这么多年的发展经历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面临着:是选择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指导下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是关键性的抉择时刻。而此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意义研究显得举足轻重了,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把握方向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目前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一直是崎岖的,但是在我党和人民的坚持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今,我们正朝着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契机,如何在高速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把握正确的方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的发展方向上看,中国可以继续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或者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目前也有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激进的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才是建设的经济学,国家经济要经过建设的经济才能实现最后的共同富裕。但是分析今天中国的国情我们不难发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跟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经济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建设环境。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发,广大的劳动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剩余价值是广大劳动者共同创造的,而目前在中国,中国是工人阶级掌握权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种“主人意识”更容易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更加的适合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经济建设必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只需要不断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我们的制度与其相适应,就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与之相对的,如果我们采用西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资产阶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广大的劳动者只是作为经济生产的一种工具,社会中大量的财富和权力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此时私有制是最有利于保护其利益的制度,现在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走过的老路,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看见原来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解体,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之下,他们想当然的认为中国也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然就会淹没在资本主义的洪流之中,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更容易取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植和帮助,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在此我们不批判任何言论,只能说,矛盾是在任何一种社会体制下都存在的,而且就目前的国际形势看来,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是屡见不鲜的。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做大、做强自己,必定能在这个强手林立的世界中有一席之地的。所以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就目前的中国而言,用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是正道,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我们才能不被身边充斥的大量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所迷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吸收西方的资本文明成果,减少基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要承受的苦难,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必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毕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更具科学性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经济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经济学的理论中,总是更倾向于研究社会中某一人群的利益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广大的劳动人民出发,代表的也是广大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人民的利益;而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资产阶级,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价值,虽然其中也不乏许多好的、正确的、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经济学理论,但是毕竟它是为少数人的价值和利益服务的,从这一点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更加有群众基础;第二,目前被大多数的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的都是罗宾斯对经济学的定义,都认为经济学主要是为配置社会中的稀缺资源服务的,如何让资本家从有限的资源中收获更多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目的,研究手段也是主要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边际效用论主要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经济学者两个主要研究手段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要体现的是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对财富的来源和增长方式却没有详细的研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增长情况来看,用边际效用就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大幅增加,财富的需求也增加了,此时如果供给不变,那么人均财富就是变少了,东西就更加的稀缺,此时用边际效用价值论解释的话只能是说明,人们对财富的主观评价价值增加,却对于这种财富的增加原因无从解释,也就是说边际效用论只能解释蛋糕变大,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变大;而西方经济学中的另一大研究工具就是均衡价格理论,也是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价值理论,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市场调节手段,但是在这种理论体系下,将价值等同于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只承认价格的存在,不承认价值的存在,它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动力是产品成本,需求的动力是产品的效用,这两中力量的权衡和波动决定了财富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该按照这个价格进行交易,即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了商品的交易价格,供给和需求只要有一方有变动,必定引起另一方以及均衡价格的变动,均衡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调节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即“看不见的手”。均衡价格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称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没有劳动价值论的价格理论,也就是在这个理论中它避开了生产关系转而研究交易关系,着重关注的是价格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具体作用和供求关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这个层次上说,均衡价格理论是承认商品的两重性,即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他们承认效用和价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他们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只不过在西方经济学中他们不承认劳动创造价值,而把这些称为“供给”,显然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体现财富的根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主要体现的是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并且对生产关系和交易关系都有研究,它不仅承认价格是由市场中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也承认商品具有两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适用的更加广泛,也更加能够揭示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所以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中,劳动价值理论是更加高级,全面、科学的经济学理论,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加可以针对中国的国情,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分析入手,揭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经济一同发展
  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才能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不谋而合。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开篇都会将人假设为具有理性利己心的“理性人”,在这个假设基础之上,人的各种行为都是以利己作为出发点的,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这个假设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应用“理性人”的假说可以将人的行为简单化,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方便的建立经济模型并且使用数学推导,这对于学术的形成和传播都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可以说“理性人”假说是一种方法,但是不是唯一的方法,就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反战阶段而言,经济人的假说往往并不适用。可以说,和西方经济学相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加注重研究特定环境下的人,也就是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关系中假设不同的人。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但是新中国成立不过61年,改革开放不过30多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特殊性,研究我们正在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就目前影响非常广泛的社会分配问题,就不能简单的使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简单的进行分析,中国经济市场化之后,竞争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由此就必然导致各人、各地区富裕程度的差别,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而中国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以先富带动后富”的观念,既能带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给人们致富设定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框架,这与马克思的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性。而如果使用西方经济学对其进行分析,如果说前面的竞争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可以解释的的话,后面的“先富带动后富”的解释力就很小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必定能使中国更加的强大,更有竞争力。
  笔者通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科学性的比较,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希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能够发扬,并且继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冯新宇,1973年生,湖南湘潭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