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持续贫困问题研究与对策

2010-12-29 00:00:00余晓波
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24期


  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怀化市南端,东邻邵阳的绥宁、城步,西边贵州黎平县,北靠本市靖州县,南接广西的龙胜三江,处湘、黔、桂三省六县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通道县在2002年2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76万余元,在全县74个重点贫困村开展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成效。全县共120个省定扶贫重点村,一、二轮实施整村推进扶贫74个,肯溪村正是其中之一。肯溪村全村分为肯溪和岩湾两个自然村落,70户共309人。作为乡政府所在地,肯溪村在2007年进入了全县第二轮整村推进扶贫的38个贫困村的名单。肯溪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88元(除开建房、买车等周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开支),远低于2009年国家贫困线(768元),比09年通道县全县农民纯收入低1462元。
  二、肯溪村持续贫困原因分析
  (一)家庭收入低下
  90%以上肯溪村村民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地来维持,但是作为肯溪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里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却不是很高。据调查,家庭拥有农机仅有29户,占调查总量52.73%。农机形式大多数为耕田机,3户为打谷机。其余41户还处于原始耕作状态,主要靠牛和马耕作。农业收入中科技投入的因素十分有限,农业收入基本处于“看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收入的低下决定了肯溪村长久以来不能靠农业摆脱贫困状态的现状。
  (二)家庭负担过重
  1、家庭劳动力负担重
  据调查显示,肯溪村人均收入在1036元以下的农户的平均劳动力数为4.17人,人均收入在1036元以上的农户其平均劳动力数为3.43人。但是,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极低收入户的平均劳动力数并不多,为3.81人,只大于人均收入在1036—2000元组户的3.64人和2000元以上农户的3.22人。然而,较低收入户劳动力负担系数(家庭人口/家庭劳动力数)较高,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系数为1.79,高于其他收入组,尤其是明显高于高收入组,在人均收入1036元以下范围内,人均收入与劳动力负担系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2、健康问题加重负担
  据调查肯溪村村内有23人患有长期慢性病,8人残疾,体弱多病的人口也占到了不小的比重。只有84%的人身体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教育观念落后
  肯溪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集中在小学或初中文化,全村村民中文盲13人,小学文化70人,初中文化68人,高中文化9人,中专9人,大专2人,本科3人,本科以上0人。村内有小学,有一至三年级,只有2名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幼儿园及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读书实在7公里外的县溪镇,家长共同花钱包车用于每天接送,中学生则是在外住校。村内家庭子女在初中毕业后多数不愿再接受教育,村内年青人初中读完便开始外出打工,高中以上文化的只有13.2%。
  (四)剩余劳动力过多,外出务工人数少,难以提高经济收入
  安于现状的观念使得大部分村民不愿意外出打工,然而有限的自然资源又限制着传统农业的发展,没有新的技术,只是依靠传统农业创收自然是行不通的。
  根据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55户共计267人中,劳动力人口228人,年末外出打工超过半年的劳动力49人。占劳动人口的21.49%,但这21.49%的人口却创造了全村年收入66.84%的收入。不难看出,外出务工是争取高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有32.7%的人认为外出打工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就肯溪村而言,务农人口总数远远大于外出务工人口数,而在收入方面,除了自用的粮食之外,远远不如占人口比重小的外出务工人口。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鼓励村民积极外出务工,是使肯溪村摆脱贫困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带领肯溪村脱贫致富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村委会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1、对现有的村领导班子进行政策、理论培训,提高其决策能力和工作热情。
  2、可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加强扶贫工作领导
  农村要换新颜,农民要改变现状,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和自身的勤劳勇敢,但真正要使得这一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质上在于思想以及观念上的改变,本土农民由于知识、眼界的局限,很难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选举在外面的世界开拓过眼界的大学生作为致富带头人正是折射出农民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观念发生新的转变。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1、办好村里现有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实用技能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肯溪村村小可以与通道县县城里小学或者怀化市市区小学开展活动,进行“一帮一、结对子”等交流活动。针对肯溪村村小师资条件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待遇差,加之肯溪村偏远。肯溪村可以通过积极联系志愿者到农村支教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新观念、新方法。
  2、在肯溪村建立教育基金,鼓励教育
  由村委发起,发动肯溪村村民、肯溪村在外工作人员、肯溪村扶贫单位共同筹集资金,建立“肯溪村教育基金会”,其资金用于资助肯溪籍学生。建立奖学金等级,从高中到大学给予不同的资助。
  (三)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和创业,缓解人口压力
  1、鼓励村民创业,鼓励外出务工
  仅占21.49%的人口却创造了全村年收入66.84%的收入,说明对于目前来说外出务工是一条改善村名收入的最有效的方法。若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自行创业,村两委应当鼓励、扶持,以及配合其创业。
  2、加强培训,促进农民工转变观念,落实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是政府的责任,应该成为政府在肯溪村扶贫的重要内容。此外,肯溪村需成立如“刺绣协会”“楠竹协会”这样的农村合作组织。将农村合作组织成为劳务培训的重要力量,因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
  3、通过改造传统农业,进一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成立具有肯溪特色的农副产品企业
  建议成立在肯溪村成立“刺绣协会”、“楠竹协会”。对肯溪村具有特色的苗族刺绣、楠竹统一收购和销售。
  虽然肯溪村的持续贫困现象令人担心,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方向。在开发其楠竹,刺绣等独特产品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优秀的组织机构,搭建合理的扶持平台,结合国内先进的脱贫经验。制定出一条有肯溪村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
  (余晓波,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业。马骁,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