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自主创新之路

2010-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24期


  丘陵地区(简称丘区)处于平原与山区过渡地带,其地理分布、幅员面积、人口、资源约束等方面有较强的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较为完整,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定作用的空间系统和地域单元,是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关系联动的总和。本文以四川省丘区为实证分析对象,重点研究探索丘区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丘区资源特征与经济发展创新现状
  (一)丘区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积聚矛盾突出。四川本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但省内丘区的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却比较匮乏,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劳动力丰富,人才资源匮乏,资源外流。丘区人口稠密。18.56%幅员面积居住着全省60%的人口,劳动力素质低,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7.0%,比平原地区高2.4个百分点,中专以上人数仅占总人口3%,比平原地区低7个百分点。区域内资金存贷差普遍较高;不少地方花大力培育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因种种原因搬迁到大中城市及其郊区,造成生产要素外流严重、聚集能力弱。
  (二)经济发展创新的现状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转移与升级缓慢。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8.1%,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38.9%,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仅占全省33.7%。2008年,丘陵地区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25.8∶45.9∶29.1,与全省产业构成20.3∶41.3∶38.4存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