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洋 最动人的事迹是平凡

2010-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10年17期


  出身繁华,甘愿居郊区山野;放弃都市霓虹,只为追随那一袭天蓝军衣。苦累不言,孤独不语,为士兵家属撑起一片情感的天空,都说她是军营玫瑰,只为那颗军徽闪亮辉映。
  她是一位普通士兵的妻子,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在她的身上,找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平凡”似乎就是她最鲜明的标签。然而在平凡的日子背后,在琐碎的家务背后,却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在支撑着她,多年来坚韧的承受和无怨无悔的奉献,都源于她对丈夫的爱,和对于“军人”神圣使命的理解。
  
  “军人”是个神圣的字眼
  
  平洋是北京西城区人,用她的话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然而偶然的一次相遇,却将她和一个山东小伙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28岁那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来自驻京空军航空兵某部的程志远,平洋由衷地欣赏这位年轻人:“他自强、爱学习,有上进心。”尤为吸引她的,是因为他是个军人:“我一直觉得,‘军人’两个字,非常神圣。”虽然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官,虽然他来自乡下,但是平洋还是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在了一起,也开始体会身为一名军人妻子的酸甜苦辣。
  结婚后,平洋搬出了父母家。由于经济紧张,他们只能租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住。虽然丈夫常年在部队执行任务,守在这个阴暗的小屋子里的,只有平洋自己。但是和所爱的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她仍然感到深深的幸福。父母去看女儿的时候,看到她的居住状况,心疼得直掉眼泪。妈妈劝她搬回去住,她拒绝了:“不管怎样,这是我的家啊。”
  由于丈夫的工作原因,平洋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结婚8年了,不管丈夫在艰苦的山头服役,还是在边远的地区执勤,她都默默地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尽管有很多事情,都在考验着他们的爱情。三年前,丈夫的姐姐患血疾住进了医院,不久后,平洋的妈妈也因心脏病突发导致脑缺血。她要操持家务,照顾刚刚出生的孩子,还要抽出时间两头跑去照顾病人。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埋怨过自己的丈夫,因为她知道,他比自己更辛苦。
   刚刚结婚时,平洋的爱人调到了天津蓟县的一个山上,吃住都在半山腰。平洋去看望丈夫时,才体会到他们工作环境的艰苦。“他们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每周一次从山外运进来的。蔬菜等到吃的时候都快坏了,如果水喝完了,新的又没有运进来,就只能渴着。”为了丈夫和他的战友们能吃得好一点,平洋成了额外的采购员,每隔几天,就带着大包小包吃的东西去送到山上。每次去看丈夫,爬山就要爬三四个小时,往往到了部队驻地,已经累得“动也动不了。”一次,在她检查出自己怀孕后,仍然坚持爬山路去看望丈夫,由于山上的水质不干净,她得了肠炎,孩子不得不流产了,这让平洋和丈夫伤心了很多天。
  后来,在怀女儿的时候,平洋出现强烈的妊娠反应,每天剧烈的孕吐,人一下子瘦了30斤。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她的嗓子已经被妊娠呕吐的胃液腐蚀了,“到了最后,不能躺着睡觉,因为躺下了,胃酸就往外涌。”
  整个怀孕期间,平洋都没让丈夫请假,她仍然是自己操持家务,即使在已经有9个月身孕的时候,全身浮肿的她还是自己做饭,并且还要照顾心脏不好的母亲和来北京看病的大姑姐。
  考验着平洋的,除了生活的劳累,还有经济上的紧张。老公的一千多元钱工资对于平洋一家三口来说已经很是紧张,她还要给来北京看病的大姑姐买营养品,给公公婆婆寄钱。平洋经常去丈夫山东的老家,下地干活、做饭。有一次回家探亲,丈夫家要买种子,她只能忍痛卖掉了自己结婚时的首饰。由于和丈夫经常两地分居,可他们想对方的时候又舍不得打电话,就你振我电话一下,我振你电话一下,彼此都不接,“就是告诉对方,我想你了”。丈夫发给她倾诉思念的短信,她都舍不得删掉,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翻出来看看。
  在常人看来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击垮平洋。虽然有时候,当孩子半夜发高烧昏迷不醒了,丈夫仍然不在身边,只有她一个人抱着孩子奔波在医院。“那时候也着急过,也跟他吵过。但是过去了,就忘了。从结婚时我就知道,要指望他分担家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像普通人,上班时上班,下班时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他们在部队,要执行任务,往往要值班到深夜,或者一连忙碌很多天。这就是军人特殊的工作性质。”对此,平洋早就了解,也理解了。只是对于自己的父母,平洋却有深深的歉疚,特别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却不能将很多的时间陪在母亲身旁好好的照顾她,平洋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不能只做个及格的母亲
  
   虽然家务繁重,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做了妈妈的平洋一直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最好的环境。从孩子刚出生不久,只要有空,她就抱着孩子,背着奶粉、尿布,坐公交车带孩子去逛公园,看公园的风景和来来往往的人,看人们在唱歌、跳舞。“因为我不想让她生活在一个单一的、一成不变的环境里面,我想让她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见见世面。我相信这样对她的成长有好处。”她一有时间就教孩子背三字经,学英语,背唐诗,还让孩子学了京韵大鼓。让她惊喜的是,不满三岁的孩子学得异常快,现在已经可以上台表演了。前不久,她带着孩子在宣武区文化馆参加一次汇报演出,作为年纪最小的表演者,平洋的女儿受到了记者的特别青睐,采访的照片还刊登在了第二天的《北京日报》上。平洋说,自己的女儿很有艺术天分,“每一次她上台表演,都是整场演出的高潮。”讲到这里,平洋开心地笑起来,那笑声里,满是一个母亲的幸福和骄傲。
  就是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虽然不富足,但却满足、幸福。平洋说,自己的丈夫在工作之余还自学了心理学,已经拿到了本科文凭和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将来无论他继续留在部队,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她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希望他能多抽出点时间陪自己,陪孩子,对于平洋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愿